杨 荣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精神,提升当代大学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也是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精神建设面临的挑战,大学精神的建设普遍弱化,表现为人文精神滑坡,文化品味降低,学术自治和知识管理力量虚弱,独立精神匮乏,办学目标功利化等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精神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当代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功能的一致性。两者的建设功能都是为了统一师生的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校园。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是灵魂,它可以激励师生奋发向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功能,是统领社会各种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导向、形成一种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社会。
其次,当代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两者的建设目标都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立德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第三,当代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内容的一致性。两者的建设内容都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意识,体现出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和精神面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教育广大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师生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给当代大学精神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规定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