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 创新发展助力新淮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创新发展助力新淮南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5/7 7:09: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面转型进程中(下)

      淮南,“百里煤城”、“能源之都”,如今坚定地进入全面转型的攻坚阶段,志在建设“美丽新型能源城”。昨天,我们播出了系列报道: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淮南怎么样?(上篇)“产业转型再造大淮南”,今天请听(下篇)“创新发展助力新淮南”。

      4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淮南高新区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步入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玻璃幕墙的组装,一块块透明的淡蓝色光伏电池模组被连接起来。公司总监办李祥娟介绍:“这是高倍聚光。区别在于这个太阳能芯片里面是三种不同的材料,像其他的薄膜也好,单晶硅也好,它只有一层,我这是三层,所以它吸收的是太阳不同光谱的光。这也是转换效率高的原因:薄膜是14%,我们是28%。”

      日芯光伏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欣文介绍,他们企业的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及组件,已经在青海格尔木得到应用:“60兆瓦已经并入国家电网,在送电。可以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万吨,可以满足35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发展光伏新能源,使淮南这个“能源城”由传统煤炭电力能源,向未来可综合利用太阳能等多途径发电的立体型能源城转变。

      既延伸煤,更“不唯煤、超越煤”,这是淮南转型发展中的又一次升华。

      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陕汽在华东地区唯一的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基地。4月25日下午,记者在总装车间看到,一个个变形金刚级的重卡,正在加装硕大的天然气车用燃气瓶。公司副总经理马啸介绍,一辆天然气重卡在燃料消耗上,要比普通燃油重卡节省五万元左右的油耗成本。一年减排相当于种80多棵树。“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还是不错的。汽车司机他的运费省30%到40%,他愿意干这个事。已经量产了。从去年开始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高碳变低碳、有烟变无烟”,淮南市推动采煤业向新型替代产业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类似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淮南市就像挖煤一样,“挖掘”科技项目。但是不一样的是,新型产业的项目越挖越多、科技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还要进一步抢占市场竞争的高端。在淮南,企业参与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可谓成果不断。目前,淮南企业已提出煤矿瓦斯治理等方面的国际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10项。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张明:“把我们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然后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抢占行业的制高点。编制这个国际标准,可以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的话语权肯定就大了,那么企业技术在推广的时候肯定占主动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瓦斯治理技术领先,也能赚钱。淮南瓦斯治理技术服务覆盖全国30多个矿区100多对矿井,2013年产值达1.3亿多,利润3700多万。

      令人瞩目的还有淮南在全省抢先一步提出“江淮云”概念,加快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江淮云”这个产业平台,今年年初在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以来,首批意向入驻企业已达百家。

      淮南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安锐介绍,2013年,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近46%。“淮南要实现四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应该说科技创新的任务是艰巨的。优化经济结构也好,提高经济效益也好,转型发展也好,都是要靠科技。科技引领更加重要、科技创新更加紧迫。”

      淮南转型发展,需要组建产业的航母编队,而承载航母的“海洋”就是人才。2011年,淮南市70%的高技能人才集中在煤电产业,2013年开始,淮南创新实施了“全国万名大学生”来淮南创新创业5年计划,大批引进非煤电类专业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昔日依托煤电,今朝转型发展。在淮河之滨,淮南正奏响全面转型的号角,“美丽新型能源城”转型发展之路正越来越清晰……

       采访手记:

       转型发展,淮南正在路上

       在淮南,采访组成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淮南上下对转型发展迫切性的深刻认识,以及推动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淮南这个因煤而成,曾经因煤而辉煌的煤炭工业基地,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与几乎所有能源城市一样,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为国家贡献出大量能源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资源储备日益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增高,以及因高强度开采而留下的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一煤独大比较单一的产业格局,让淮南人至今还在品尝抗御市场波动能力低下的尴尬。

      面对再也走不通的“老路”,淮南人坚定地做出了转型发展的选择。他们依托资源,又不依赖于资源,响亮提出“不唯煤、超越煤”目标,要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努力走出一条延伸产业链,让煤升值,让新兴产业聚集的新型煤化工的道路。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淮南还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让转型的步伐迈出得更加坚实。

      转型发展意味着对原有发展模式、原有思维方式、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等等的超越,转型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淮南人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自信。

       城市转型发展,淮南正在路上。

(安徽广播电台记者 张海龙 王立新 汪 菲 淮南广播电台记者 许 静)
(转载自安徽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5月3日头条)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