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安成镇绿化提升行动掠影
细雨纷飞,微风送爽,新落成的淮潘公路田家庵段宛如一条长龙,格外宽阔平坦,一改往昔的旧模样。沿途望去,新栽的法梧一片片密立而起,顶着嫩叶扎根生长。
希望之林,让“三线四边”绿起来、美起来!这可是田家庵区安成镇今春抢种的一抹新绿。
3.1公里绿色长廊,两侧绿化宽度100米,来之不易。淮潘公路田家庵段绿色长廊,作为市政府今年的重点任务,更是列为安成镇创森工作的首要任务。
创森,这回碰上了硬骨头。大手笔拓宽淮潘公路前,沿线推进的动作挺大,拆除了一大批建筑物,建筑垃圾残留了不少。直接打穴挖大坑,遇上的尽是砖石水泥硬块。靠锹镐根本无济于事,必须要大机械帮忙。说起在这样的地块栽树,真叫人作难。据分析植树成本要增加一两倍呢。
重任在肩,安成镇以“钉钉子”的精神迎着困难上。这个镇部署下陈、王巷、沿淮三个村的力量,合力掀起攻坚热潮。1月底,首先启动清运建筑垃圾,动用捣机、挖掘机上千台次,清运平整建筑垃圾七八万方,又从安成次中心安置房建设工地拉来千余车新鲜土,对道路两侧进行了覆土回填。
这时,再把树坑挖深挖大。安成人不畏难,硬是在如此艰苦复杂的地面,新栽速生法梧米径10厘米1500棵,速生法梧米径4厘米4000棵,红叶石楠1500棵。植树时间,长达小月把时间。
在建筑垃圾堆上种树真不容易,尤其能否保证成活率仍是个大问题。安成镇又安排3个村6名护林员,强化后续养护和管理,每人月工资1200元,其目的就是提高绿化效率,形成科学绿化方式。
聊起成活率,王巷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同学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村栽了1000多棵树,现在看95%以上都活了,只有20来棵暂时还没发芽。”这个村的王同友、刘占同,都是60多岁的老同志,每天一大早6点半就去给树浇水,一直忙到傍晚6点。4天浇一遍水,所有树木浇了至少8到10遍水。浇透水后,还一一培土踩实。
汗水浇绿“三线四边”,美丽蓝图催人奋进!从2014年起,安成镇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标,以“三线”补绿扩带、“四边”扩绿和城乡绿化见缝插绿为重点,实现“三线”、“四边”和城乡绿化增量提质的目标。到目前为止,这个镇绿化提升行动共计造林5722亩,已超额完成今年的任务,占三年创森目标任务的四成。
蓬勃的绿色生机,在一个个村庄孕育而成。安成镇今年新增了6个公益林,合计300多亩。
石姚湾内苗木基地,作为全区创森任务的大头,让人特别关注。安成镇以淮河、十涧湖等河流湖泊周边以及石姚湾绿化为重点,土地流转由大户和企业建设标准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淮河沿岸绿化工程。据介绍,全镇土地流转达到了4500亩左右。
不怕水涝、生长快速的美国竹柳,给石姚湾低洼地培育了绿色的亮点。大户和企业的入驻则加速了这种绿色的崛起。据了解,湾里新植竹柳1500亩。镇农业办主任鲁岩说:“前些日子到湾里看,竹柳还是小芽子。昨天再去看,已窜成一尺多高,长到手指头粗了。”
春雨绵绵,满眼见绿。记者特地来到连岗村的湾里看树,只看见不远处有几台拖拉机在忙碌,还有数十名农民扑在植树现场,冒着小雨抢栽树苗。细细回味这一场面,很有声势也很感人。让“三线四边”美起来,安成人一门心思种树,苦没少吃,汗没少流。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