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昔日低产田今朝聚宝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昔日低产田今朝聚宝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2/6 8:28: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安徽日报12月5日 10版

 

毛集镇农民在查看泥鳅养殖情况。常坤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 摄

 

■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

 

    11月25日,记者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采访,听说这里的佳信合作社千亩泥鳅养殖基地成了当地农民的“聚宝盆”。

    “以前,俺们家4亩田一年的收入都不到现在一个月。自从有了这泥鳅养殖基地,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就能拿到5000多元了。在这养泥鳅、看池塘,一年下来,俺一个人都能挣个几万块。”在一口池塘边,村民李树山大爷一边拖拽着渔网,一边微笑着对记者说。

    “这里以前都是农田,但不肥沃,种庄稼不划算,思来想去,还是要将土地集中起来,走新型农业道路。 ”当记者和李大爷聊得起劲时,毛集镇中心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朱长涛接过话茬。据介绍,当地的田地虽多,但都比较分散,农民不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而是出去打工。所以,只有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基地+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搞集约化、产业化才是出路。

    记者沿着田埂一路边看边听。在不远处,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长的年轻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俺以前也是这里的农民,后来觉得没奔头,就去做电动车生意了。”他指着前方的十几亩池塘说:“这些都是我承包的,电动车生意不做了,还是干点儿实业吧。现在凭这些池塘,我一年就能赚个十来万呢。”他叫朱长怀,现在负责整个基地的泥鳅育种和繁殖技术,他自己也承包了一片池塘。

    朱长怀告诉记者,2009年,他开始想做泥鳅养殖的产业,后来去了连云港、武汉等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养殖技术。回来后,又从印度尼西亚引进了高产的泥鳅品种。目前,整个合作社运行良好,有数十户加盟,养殖面积达到200多亩。截至今年10月,合作社养殖的泥鳅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还远销韩国等国外市场。

    据佳信合作社负责人朱克贵介绍,合作社的泥鳅养殖才刚刚起步,未来还将扩建6个孵化池,再增加1000亩养殖面积,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的目标。那时,整个泥鳅养殖基地将能带动周边500户的农民致富发家。

    “过去几近荒芜的农田,现在成了聚宝盆,看着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脚下泥土芬芳,脸上笑容绽放,朱克贵动情地对记者说:“只有大家伙儿都富了,才有干劲儿,才有奔头! ”

 

编后:

 

    曾经的阡陌纵横,如今的风水宝地。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毛集实验区的合作社养殖基地,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借鉴——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走新型产业化之路,用市场的理念激活沉寂的土地,让土地流转起来,让财富涌动起来,让农民富裕起来。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