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商报:无人机“鸵鸟”将从淮南起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商报:无人机“鸵鸟”将从淮南起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1/10 10:21: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安徽商报 11月10日

   皖产无人机的出产地已锁定淮南。据了解,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已经对潜心耕耘多年的无人机项目启动公司化运营,合资公司已经成立,研发及制造车间今年底即将竣工。

  

  “鸵鸟”安家淮南

  夜幕降临,一座穹顶型建筑在黑暗中矗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投资6.1亿元的淮南研究院项目工程已建设过半。其中,无人机研发及制造车间即将完工,如无意外,该车间年内即将竣工。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宋磊对无人机项目充满信心。中科院在该项目上耕耘良久,无人机已研发至第六代,新机型“远征6号”(鸵鸟)具备8米翼展,重量约60公斤,航程达1000公里,飞行高度10公里左右,“所里最终目标是研发制造出有人驾驶的小型飞机。 ”

  宋磊告诉记者,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一般采用定制模式,单机售价可达千万,可广泛应用于找矿、国土资源空拍、空军训练靶机及低空大气探测等领域。

  涉水公司化运营

  作为研究机构,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制造出售无人机事务上仍受诸多限制,公司化运营是该项目商业化的第一步。

  宋磊透露:目前已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运作无人机项目,而淮南研究院项目也被定为未来皖产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工厂。在中科院的谋划中,2015年前后,无人机、大气探空仪、大气污染移动监测预警平台等一系列国内一流项目组都将进驻淮南园区开展科研、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工作。

  以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平台为例,该平台将装备于依维柯大小的客车内。据悉,该所已做出三台样车。未来将直接供给高危企业应对突发情况,系统不仅可实时反馈空气污染状况,还可判断危险级别,给出疏散策略。

  科技指引招商

  在淮南市副市长钱力看来,招商早已不是政策、税收和土地的竞争了,他认为淮南招商的核心是“规划”。

  由谁规划?并非地方政府,而是专业人士。以科技招商为例,招商路径被标示为:引入科研力量入驻、由科研力量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园区规划、政府再根据科技成果的孵化方向向全国招商。

  中科院合肥院等离子所也投资17.25亿元在淮南建设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所。诸多顶级科研院所进驻已成淮南园区投资的指南针。钱力透露:淮南正在谋划与中科大、中科院、合工大等五所研究机构联建“科技谷”。既有技术支撑,又有专业规划,这或将为淮南在激烈竞争中造就新优势。(戴贤超、梁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