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日报 11月8日 6版
(记者柳文)不久前,某地街道办事处为关心慰问社区困难居民,为他们送去鲜鱼500余斤,还为特困群众送去了慰问金。有群众在感激之余也感叹,要是这样的“送”平常多一些就好了。
其实,类似情况,笔者也有偶遇。前段时间,周末闲暇之余,笔者与志愿者队伍一同走进社区,为一些孤寡老人送温暖。老人一边连连道谢,一边诉起苦来:“要是每个周末都有人陪,该有多好!哪怕吃穿上少点儿,俺们也无所谓! ”
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扶是必要的,这是雪中送炭。因为,这些群体要么身有残疾,要么下岗,要么年老体弱、缺乏关怀,他们希望能有好的收入,渴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仅靠寥寥数次送去“柴米油盐”,恐难以根本解决问题,一些群众穷困依旧,仍然需要不停地为其“供血”。
为百姓送温暖活动,除了物质上的帮扶,还应从长远考虑。对于不同的困难群体,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千方百计想群众之所想。因此,只有建立常态化的机制,才能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只有为群众送去帮扶的政策,送致富的路子,才能让他们有“造血”功能。所以,送温暖,送的不仅是“鱼”,更应是“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