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重燃寿州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重燃寿州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0/15 8:37: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月13日,在淮南巿寿州窑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记者看到省级非遗传承人沈德亮向学徒传授制坯技艺。年过六旬的沈师傅,祖上曾在上窑镇创办过“沟东窑”沈氏瓷器作坊,是沈氏第五代传人。 2006年,他在八公山成功烧制出失传千年的寿州窑产品。据沈师傅介绍,寿州窑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有六道工序,包括采料、制泥、制坯、上釉、装饰、烧制,每个环节都很关键,其中制坯是基础,关系到陶瓷的美观。现在他主要从事寿州窑手工技艺的发掘和研究。

   据了解,寿州窑为唐代瓷窑。窑址在今天淮南市上窑镇、观家岗、余家沟、外窑等地,曾盛行350多年,跻身唐代名窑之列,主要产品有碗、盘、枕、杯、注子、玩具等。上世纪60年代初,寿州窑遗存的碎片重见天日。寿州窑古时记载的有三窑:倒焰窑、圆窑、笼窑。 “烧窑关键是火候! ”沈德亮用仿制的馒头倒焰窑经无数次摸索,掌握古寿州窑的烧制方法。目前,采用沈德亮的寿州窑制坯技艺烧制的“仿青铜器文具”“凤鸣壶”“龙尊”等瓷器大获好评,许多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古人烧制的瓷器,虽色彩没有如今的鲜艳,但瓷器硬度、哑光、龟裂、上釉等绝活,是现代人学不来的! ”不能让寿州窑制作技艺失传,这也是沈德亮创建寿州窑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的目的所在和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李博 特约摄影 倪军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