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奔波一年,回家过年的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乡的外出务工农民在除夕之前的十几天里绿化了450余亩山地,栽下58300棵树。记者到山地上见到三和村村民张后乐时,寒风中,他大汗淋淋,与20多个壮劳力一道,把刚运来的一批冬青树苗逐一栽进挖好的树穴中。放苗、培土、浇水,张后乐娴熟又规范。老张对记者说:“这些树苗都是政府买回来的,趁着年前难得的好天气,抓紧时间种上啊!老话说最美不过家乡水,就算外面城市再漂亮,咱梦里也还是回到家。”
在东莞打拼七年,从最初的打工者到现在的清洁餐具生产商,村民张后乐基本实现了当初背井离家时“富起来”的理想。腰包越鼓,他就越牵挂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老张的家坐落在舜耕山麓,左拥高塘湖,右望瓦埠湖。“俺这里是‘一山挑两湖’的三和宝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果再配上漫山遍野的绿树,就可以说是最美乡村了。”老张充满自信与自豪。
以往每到年终岁尾,尤其是过了小年以后,像张后乐这样从外地回到家的“顶梁柱”们,基本很少触碰农活,正月十五之前全是消遣娱乐。而今年,大伙儿来不及抖落一身风尘,陆陆续续自发加入到挖穴栽树的队伍中来。截至记者采访当日,该村已有百余名外出务工者组成的植树突击队,分散在全乡山地较为集中的几个行政村中,他们以每天栽种数千棵的速度,正在把荒山一点点变绿。
三和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初五,我们准备接着再干,争取元宵节之前完成人工造林960亩,栽种冬青和薏杨树苗10.1万株。眼下正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时节,这些游子们在外回来后不仅收入高了,思想境界也高了。分派给他们的植树任务,没有一个讨价还价,大伙儿都乐呵呵地拼命干。现在看来完成任务不成问题了。”
(转载自2013年2月13日《安徽日报》一版头条)
(安徽日报记者 孙玉宝 通讯员 孔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