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安徽记者乔国良)今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共项目的财政支出不再由少数领导和部门决定,而是必须通过市民投票、项目答辩、专家评审三道关方能正式列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由淮南市文广新局培育、发动、组织开展的系列群文活动“大地欢歌”,由于鲜明的惠民乐民的社会功效和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戴,日前在全市35个申报项目中表现抢眼,连续成功闯关,最终胜出。安徽省政府调研组认为,此举在安徽乃至全国文化财政管理方面都是一项创新与突破,对于提升文化财政经费的使用质量和效果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以前淮南市公共项目的财政支出由少数有关领导和部门决定,缺少公平和透明度,普通市民更是难有知情权。有些获得财政支持的项目并不受群众欢迎,有些群众企盼的项目又难以列入财政预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公共财政尽可能惠及广大市民,淮南市委、市政府创新财政预算机制,将所有申请财政支持的项目纳入参与式预算管理试点,文化活动项目也列入其中,与其他部门、行业的项目在同一平台接受市民检验和专家评审。全市35个申请项目经群众投票后按得票多少有18个项目入围,再通过项目答辩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15个项目进入2013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在20个项目被淘汰出局的严峻形势下,“大地欢歌”胜出,将获得近200万元的财政支持,各区、县也将有相应投入。
淮南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群文活动“大地欢歌”连续闯关成功,文化系统倍感欣慰、深受鼓舞。之所以能胜出,是因为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工作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做了有益探索和努力,以后要更精心策划、组织、引导这项活动,在更大范围普及并逐步提高,让更多百姓受益,不辜负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更不能让群众失望。淮南市财政部门为使这一创新之举完善、发展,在资金如期到位、资金效益发挥、资金监管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群文活动“大地欢歌”是淮南市文广新局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创立的,由政府搭台、组织和引导,群众自愿参与、自我展示、自娱自乐。活动内容根植于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有条件参与、展示、互动的。所有的活动不请明星大腕,市民是活动的真正主角,他们可在所在的街道、乡镇、社区免费报名,免费层层展示,逐层选拔,最后在市级平台比赛,充分体现了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由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顺应了淮南市广大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地欢歌”活动自2008年初创至今,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由开始每年演出、展示七八场到如今演出、展示100多场,直接参与的市民由开始时的一两万人发展到近期的20多万人,已成为淮南市城乡互动、上下联动、家喻户晓的一大品牌文化活动。
编者的话:安徽省淮南市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参与式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与其他领域的项目在同一平台接受市民挑选和专家评审,使公共财政支出更为顺应民意,更具透明度和公正性,这一文化财政管理的创新之举已在淮南市体现出了正能量。
淮南市文广新局力推的“大地欢歌”之所以能在广大市民的托举下最终成功闯关,是因为该项目从百姓的需求出发,把百姓作为项目的真正主人,在文化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课题上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