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党委、政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奉献爱心——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这里有许多连环画、故事书,可以跟伙伴们下象棋、跳棋,打羽毛球,比呆在家里看电视好多了。”日前,在八公山区八公山镇留守儿童活动室里,家住该镇朱岗村的留守儿童朱傲在和记者聊天时如此说。
八公山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于2011年3月中旬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记者在这里看到,活动室面积有100多平米,布置很温馨:美术墙、关爱标语、励志书画、数千本儿童读物、各种体育器材、电脑、电视、空调、投影仪、饮水机、亲情电话等一应俱全。
采访当天,恰逢八公山区妇联组织部分“爱心妈妈”志愿者们在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活动,以“开展禁毒斗争、消除毒品危害”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地向广大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宣传了毒品的危害。宣传活动结束,在爱心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从活动室领取象棋、篮球、乒乓球等器材,便热火朝天地玩起来……
和朱傲一样,该镇近百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内享受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据介绍,现在每天都有很多的留守儿童来活动室看书学习,为此,活动室不得不经常延长开放时间。
“有了留守儿童活动室这个“暑假乐园”,假期里孩子们再也不到处疯跑乱玩了,避免了以往下河游泳、沉溺网络等不安全隐患,大人们也不用担心受怕。活动室成不仅为了孩子们读书学习、健身娱乐好去处,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说起留守儿童活动室的作用,八公山镇朱岗村的“爱心妈妈”王宝芝深有感触。前几年,每年暑期,孩子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一到暑期,安全问题就成为每个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最担心的事情。
据八公山区妇联负责同志介绍,八公山区共有435名留守儿童。自这项民生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已先后建成山王镇、八公山镇两个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充分发挥活动室作用,区各级妇联组织依托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平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爱活动。2010年以来,招募了200余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围绕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情感慰藉、道德养成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已经开展亲情连线、才艺比赛、安全培训、结对关爱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10余次;借助安理大医学院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依托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免费义诊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医送药,陪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
据悉,自2010年开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分别纳入了省、市民生工程。2010年,我市共建成投用11个活动室。今年建设任务12个。市妇联负责同志介绍,作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项目的牵头单位,市妇联按照“高起点选址、高标准配置、高效率实施、高密度宣传、高水平管理、高热度关爱”要求,切实把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调查摸排,精心选址定点。每个活动室除了省妇联投入的2万元少儿图书和体育器材外,市妇联还结合实际,为每个活动室统一配置了数码相机1台、彩电1台、DVD1台、爱心伞15把、收纳箱2个。项目所在地区、镇(乡)出资出物,为活动室配备书柜、图书、桌椅、电脑、空调、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设施。截至目前,今年的12个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已于5月底全面完成,管理、使用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到2012年底将实现全市47个乡镇实现全覆盖,惠及全市近4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为了确保让活动室“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市妇联制定了活动室管理考核、资金管理等办法,出台了加强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和后续管理养护工作意见。建立健全了活动室建设管理、信息报送、关爱活动、民生宣传等各项制度。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广泛招募一批由干部、医生、教师、大学生、先进典型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爱心妈妈”们利用端午节、儿童节、暑期等重大节假日,依托活动室开展多项关爱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因为有了“爱心妈妈”的陪伴而快乐充实,使留守流动儿童身心不再孤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