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每一个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支柱,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妇女能抵半边天,妇女的就业再就业一直以来都是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就业培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搭建妇女就业平台,积极帮助妇女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最关情的民生工程,多措并举撑起了妇女就业“半边天”。
服务引导,保障就业
充分发挥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安置主渠道和覆盖全市66个乡镇、街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辐射作用,主动为我市妇女同志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目前,共办理求职登记17465人次,接受政策咨询5万多人次;发挥了就业服务针对性,针对妇女同志就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为广大求职妇女同志提供“一对一”的人性化就业服务,共开展职业指导16287人次、提供创业服务494人次、职业介绍成功9493人。他们还利用“春暖淮河岸”、“金秋送岗”、“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校企对接会”等一批具有“淮南特色”招聘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定期举办周六人才招聘会等形式,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让广大妇女同志能就业、就成业。
开展培训,助推就业
加快就业培训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20家公共就业培训机构为主体,以4家大型企业、7家技工院校为两翼,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证书发放、职业介绍四项功能于一体的大职业培训服务体系,为妇女同志免费提供岗前培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培训对象,就业培训对象扩大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和进城务工农民等人员,培训覆盖面得到了有效拓展,适合妇女同志职业培训体系取得初步成效,职业培训妇女同志27655人,合格率达96%;增设培训工种,积极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结合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实施,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妇女专业职种开展培训,开设育婴员、婴儿头发护理、手工编织、手工钩织等10个专业,通过免费培训切实提高了妇女的职业技能水平,实现了妇女就业并增强其就业稳定性。
政策落实,援助就业
大力推进社保补贴工作,利用覆盖全市的基层就业和保障平台,开展“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认定,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妇女申报社会补贴,共为1200名妇女办理社保补贴,发放社保补贴19万多元;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在企业、社区等用人单位开发适合妇女工作需求的就业岗位,通过政策的倾斜,帮助771名女性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重新就业。
返乡创业,促进就业
提供政策支持,广泛向妇女同志宣传创业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创业扶持,落实创业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减免税、费,扶持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面向妇女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共开办18期SYB培训班,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女性906人,为妇女会创业提供了保障;提供平台支持,建立农民工创业园9家(省级创业园5家),创业园总占地78亩(不含5家租赁创业园),厂房面积57677平米,为妇女创业提供平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