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是资源性城区,几十年来在把滚滚乌金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同时,因常年大量采煤也带来了诸多“成长烦恼”。在全区275.7平方公里的版图中,有约25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域,其中采空面积16.5平方公里,最严重的区域下沉达到23.4米,3个乡镇3个街道1万户2.6万群众成为“生态灾民”,沉陷灾害已经成为压在百姓心头的“痛”。
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近年来,谢家集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兼顾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村庄建设、生态保护、发展产业的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集中搬迁安置,变单纯治理为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治理,探索发展“鑫森模式”等,不仅让农民安居乐业了,也把塌陷区变成了“聚宝盆”,助推了“两型城市”建设。
治理工程 解民之痛
经过望峰岗北路,与谢一矿遥遥相望的一幢幢设计精美的住宅楼整齐雅致,这是望峰岗镇周郢新村,该新村占地4.5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376户。小区内道路宽敞、绿化美观,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预留设计科学合理。只要一有空闲,村民陈家正就会到这里来转转,看着即将入住的新家园,陈家正激动地说:“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住到这样好的房子啊。”
在谢家集区,望峰岗镇受灾最为严重,沉陷面积达18平方公里,占其境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受损农户4100余户1.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省2009年、2010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4个应急工程均在望峰岗镇。据该区沉陷办的同志介绍,谢家集区现有范圩新村、望北小区、新家园小区、周郢新村和永青新村等5个沉陷治理项目,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可安置10600余户。目前,范圩新村已投入使用,其他新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科学安置 纾民之忧
为了让失地农民不仅搬得出、住得稳,而且有收入、致富快,使失地农民尽快适应城镇生活,获得新的生存手段,谢家集区对塌陷区及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就业培训。从2009年开始,谢家集区3年内累计投入160万元,对1600多名塌陷区及被征地农民进行培训,通过“企业培训、政府补贴、劳务派遣、择地就业”的方式,把失地农民送进了致富门。
为了能按照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的要求,通过市场运作、投资代建等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谢家集区还规划投资20亿元,建立面积达1650亩的望峰岗镇失地农民创业园。据望峰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业园区的项目编制、规划选址已经完成,建设单位——淮南市楚元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已经成立,正在进行立项申报。预计园区全部建成后,可解决就业5000人,使塌陷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创新开发 富民之路
2007年,鑫森商贸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在谢家集区“老鳖塘”湖畔的非稳沉区荒废地上,建设了轻钢结构大型仓库,易拆易建,目前蒙牛、伊利、可口可乐、康师傅等20多家知名企业相继入园,50多家企业加盟仓储,仓储品种达到128类,年物流总额超过100亿元,带动近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了辐射五市七县,半径100公里的“物流圈”,一跃成为淮南市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公司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非稳沉区利用的新路子。
在做好沉陷村庄搬迁安置的同时,谢家集还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创新开发了生态修复与发展三产相结合的“鑫森模式”,并因地制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生态治理水平。积极引导沉陷区群众对部分沉陷土地进行复垦复种和农业养殖,土地复垦面积1600亩,种植经果林1200亩,开发养殖水面2300亩及多家畜禽养殖场。
此外,该区还将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大型生态景区,东华怡乐生态园项目就是一个有益尝试。该项目位于谢家集区望峰岗镇,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占地1500亩,总投资2.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花卉种植基地、花卉交易市场、旅游、度假、商务、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相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与淮西湖公园、春申君墓等景区融为一体的高品位配套景点,必将进一步推动该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