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救助金额共600.3万元,已陆续打入被救助者的低保或涉农账户
特别救助温暖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


家住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杨田社区的李化平一家生活非常拮据,家中四口人,其中三个是重度残疾,无劳动能力,全家人就靠东借西借过日子。2009年开始,得益于我市实施的“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这一民生工程,这个家庭里三个重度残疾人每月分别可以领到30元补助,无疑给这个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2011年7月20日,记者从淮南市残联康复科了解到,今年,政府对“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作了调整,城乡统一补助为每人每月50元。
生活救助关爱贫困残疾人
2009年,我市首次把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纳入民生工程,以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凡是重度残疾人(达到二级残疾)给予每月生活补助。“前两年的重度残疾人补助标准为城镇、农村每人每月分别救助50元、30元,今年的补助标准作了调整,城乡统一补助50元。”7月20日淮南市残联康复科负责人张传志说。
家住田集街道的杨开矿在2009年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家中的二亩地及一切生活来源全靠妻子一人,三个孩子当中一个上小学,而另外两个孩子因无钱上学只能呆在家。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2009年,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为杨开矿家送去了温暖。“你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人家送的,家里根本没有生活来源,这一个月给30块钱,对于我们家来说真是帮了大忙了,还是国家政策好,感谢政府。”杨开矿的妻子感激地说。听说今年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城乡统一补助50元时,杨开矿显得更激动了。杨开矿说,自从他瘫痪后,家里一切都靠妻子,虽然辛苦却很难挣到钱,家里的生活很是贫困,平时不好意思麻烦社区,实在熬不下去了才去四处求援,今年补助提高了,对他们这个家庭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
全市万名重度残疾人获救助
“贫困重度残疾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极端困难,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实施生活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困难群体的关爱。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淮南市残联康复科负责人张传志说。
据了解,2010年全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共救助9827人,城镇救助每人每月50元,农村救助每人每月30元。今年全市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10005人,城镇救助5341人,农村救助4664人,比2010年增加178人。今年初助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对于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含二级)的重度残疾人统一补助为每人每月50元,今年救助金额共600.3万元,已审核完成,陆续打入被救助者的低保或涉农账户。
受益对象和申请途径
据了解,申请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有相应的途径,个人申请享受生活特别救助的贫困重度残疾人须填写《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提供“一本三证”(户口本、身份证、残疾人证、低保证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证明),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对情况核实无异议的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完成审核报县(市、区)残联审批。
而对于各区残联则组织进村入户,发挥村组、社区作用,对低保人员和残疾家庭逐户逐人摸查登记,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不遗漏每一个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经过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残联“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确定具体救助对象。
生活救助,对重度残疾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但缓解了广大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而且增强他们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生活救助不仅关爱重度残疾人,更是让阳光普照整个困难家庭。
图一:田集街道工作人员指点李化平看低保账户。
图二:杨开矿(右一)及爱人看到低保账户里的救助款喜不自禁。
(记者 王玲 实习生 周文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