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虽短,幽静而畅通;小巷虽小,连着百姓心。今年,田家庵区确定改造的62条小街小巷即将全部竣工。同时即将再增加的30条小街小巷,将带给群众更多欣喜和期待……
引言:田家庵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把改善小街小巷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如今的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真的成了老百姓心坎里的美事,这种美,温暖而又质朴:门前的一条路,窗下的一盏灯,街边的一片绿,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这些可能只是不起眼的细节,可这些细节折射了一个城市和她的公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
解读篇:民心工程——以民为本,推进城市建设
今年2月,田家庵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整修南岗菜市巷、东方巷等50条小街小巷,力争用3-5年时间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拉开了田家庵区老城区2011年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的序幕。
小巷虽小,幽静而畅通;小巷虽小,连着百姓心。去年,田家庵区就投入2200万元对119条小街小巷进行了高标准改造。今年,田家庵区在经过全面摸底、实地调研、反复筛选后确定改造小街小巷62条,并通过发改委的立项,要求5月上旬所有工程开工,6月底前全部完工。
在采访中,区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今年的小街小巷改造,主要是针对老城区,老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是实施老城区三年提升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对老城区三年大建设的延伸和深化,更是城市建设向深度发展的必然和关键。同时,相比去年更为完善:道路改造、雨污排水系统、路灯及照明系统、立面整治以及完善垃圾箱、公厕设施等……今年的改造也更为人性化,施工队伍不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更注意便民措施:设立临时通道、实施夜间照明……一切能为市民想到的,一个都没有少。
既然是民心工程,工程质量如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百姓的评判。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小巷工程大路标准,大路工期。
田家庵区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流程,严密推进,扎实进行,力求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改造任务。根据62条道路的状况,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原则,进行招标、设计、预算、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行监理公司全程监理、变更设计充分论证、审计部门现场确认、多方代表联合验收和两审定案等科学管理制度,解决了居民担心的道路质量问题。
田家庵区的小街小巷改造,是实实在在、从上至下的改造。老城区正在进行着一个全新的改变。
百姓篇:专享幸福——“家门口的变迁,心坎上的美事”
看着自家门前的道路一天天铺平、路灯也装起来,家住新淮街道长青一号巷68岁的王兰艳笑得合不拢嘴。小街的脏乱在过去是出了名的:晚上,黑灯瞎火吓人;白天,路面不平摔人;雨天,污水横流熏人;晴天,漫天尘土呛人。王兰艳心里一直还记着今年春节一个朋友来拜年时一件让她心里难过的事:朋友来拜年,却在小巷口摔了一跤,扭伤了腰。“从那以后,我真的是扳着手指数日子等改造!有时候散步走到去年已经改造好的小街小巷,脚就迈不动了,心里羡慕得不得了。”
今年4月,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在自家的门口动工了,这可乐坏了王兰艳。“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长青1号巷已经修成水泥路了,而且还在向舜耕镇的王郢社区延伸,这样我们以后出门就更方便了。”虽然目前工程还未彻底完工,可这已经让小区居民百姓赞不绝口。70岁的曾书传老人也热心不减,天天都往工地跑,他说,他想将小巷的一点点变化都刻进心里。
62条小街小巷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截至目前,已经投入1800余万元,有34条竣工使用、22条正在施工过程中,剩余6条6月初可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全面竣工。
意义篇:期待2011——为民惠民的延续没有终点
长青二号巷的居民怎么也没想到,一封信将解决困扰他们20年的“老大难”问题。
长青二号巷道路坑洼、没有路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100多户居民挤在这里。看着其他街巷改造好了,大家心里十分焦急。今年5月,84户居民将这些问题以联名书信的形式向区里反映。区有关领导亲自来到了小巷视察,并在认真听取居民意见之后,要求区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办法。在经过多方论证后,目前田家庵区已经决定再增加改造30条小街小巷。
最初确定的62条小街小巷改造即将在百姓一片无尽的叫好声中结束。新增的30条小街小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更多欣喜和期待……
修起一条“民心路”搭起一座“连心桥”。
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路平灯亮排水畅,小巷比过去整洁干净多了,治安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变,政府着实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对此,区决策者感慨良多:城市中的街区就像是城市的细胞,连接每一个街区的小街小巷就像是连接城市生活的网络,这些网络构建了城市的形象、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品位和魅力。毋庸置疑,对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的重视,体现出了区委区政府对市民、对“民心工程”的重视,也表现了我们与市民一道齐心提升城市形象的决心。
2011,为民、惠民行动在延续,没有终点……
(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