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陷区永青农民新村成片新楼崛起,6栋廉租房已竣工验收,惠农短信服务平台快捷而又温馨……和风涌动的谢家集区,如今正立足民生脉动与关怀,续写着2011版的“民生答卷”。
同样的“民生答卷”,在2010年赢得了实效,大笔书写了一个感叹号:今年4月7日举行的全市民生工作会议上,谢家集区荣膺淮南市民生工程组织工作杰出奖。
来之不易的殊荣,在过去一年记录了该区的民生轨迹: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农合“异地就医结报”新机制,方便了外出务工农民异地就医报销;历年实施难度大进度慢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通过强力而又细致的举措,去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市人社局在该区召开了现场会;校安工程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并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新年伊始,春风相伴,民心相约。谢家集区重点围绕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沉陷治理等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事项,展开了民生新画卷——
一看民生脉动,上下合力。该区具体实施的民生工程为37项,涉及责任单位16家。16家责任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分别与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目前,各项民生工程工作已全面启动,一连串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据了解,今年民生工程力度较大,实施方法也有明显改进,重在抓落实、抓细化、抓量化。
二看民生脉动,资金到位。年初,区级财政预算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800万元,后经测算,需投入资金约980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960万元。区财政迅速追加预算160万元,做到足额安排,不留缺口。各乡镇现已筹集到位一事一议、农房改造等各类民生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
三看民生脉动,重在实效。一项项民生工程。正按年度计划步步推进,落地生根。比如说,对补贴救助类项目摸准底数,核准对象,确保有序实施;对工程建设类项目加大推进力度,确保顺利实施;对参合参保类项目积极引导,力争实现全覆盖,确保规范实施;对教育培训类项目巩固提升,注重务实,确保科学实施。
四看民生脉动,厚爱有加。记者注意到,一连串暖人信息相继而生。截至目前,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资金相继拨付,水库移民扶持资金全年任务已完成;家电下乡财政兑付率和家电以旧换新商务审核率,截至3月底分别为99.17%和100%;计生奖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已完成摸底、测算和汇总上报工作;平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孙庙乡综合文化站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全区参合人数达85037人,参合率98.2%;城镇医保工作已全面铺开;老工伤人员纳入医保已实现全覆盖;小麦投保面积14.24万亩,达种植面积的100%;区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培训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实效。谢家集区民生办主任、财政局长于良珍告诉记者,谢家集区正在强化民生工程后续管理和服务,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重视运行保障,确保工程效益得到持久发挥。
这正是:西城迈出新步伐,民生脉动最关情!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