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合力聚沙成塔 厚植文明底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合力聚沙成塔 厚植文明底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24 9:07: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市辛勤耕耘,久久为功,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合力聚沙成塔 厚植文明底色

6月10日,淮南青年小丁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哈萨克斯坦一名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也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例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这份从中国安徽启程的“生命种子”,跨越国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广袤土地上,播下友谊与希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淮南市着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淮南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8年,淮南市首次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1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任务重、要求高。”淮南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行为处处见。该市4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组队包保重点社区,每周深入社区开展帮扶活动,多年来共投入5300多万元,为基层创建充实力量。随着“创建文明城·你我共参与”“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主题活动的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伍吸引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热心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全民共创的浓厚氛围。

清晨,阳光洒在淮南市田家庵区金太阳社区。居民张建国拎着鸟笼,慢悠悠地走在平整的小道上,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曾经的污水满地、路面坑洼、夜晚漆黑,如今已是变了模样。不仅路面铺了沥青,楼道装上了太阳能灯,14个公厕也全部升级改造,跳广场舞的居民也多了起来。张建国指着焕然一新的楼道说:“文明创建让老城区变‘年轻’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淮南市坚持在创建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聚焦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制定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从强化精细管理,擦亮城市“面子”,到推进城市更新,做实城市“里子”,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菜市场,建设街头游园,整治“空中蛛网”,让人民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获得感。

文明,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淮南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实现群众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

《淮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南市文明行为表彰奖励暂行办法》《淮南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先后出台,奖励关爱先进典型,有效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021年以来,该市共有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当选中国好人,4人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21人当选安徽好人。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文明创建让淮南更美好。淮南市除了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外,该市19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16家单位入选全国文明单位,4户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4所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这是城市的荣光,更是市民的荣耀。喜讯传来,淮南广大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瞬间刷屏:“淮南作为老工业城市,从‘煤城’到‘美城’,取得这块‘金字招牌’太不容易,这凝结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无私付出和辛勤汗水,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这是城市的荣耀,也是百姓的福祉,我们将继续奋斗,让‘城市名片’越来越亮。”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安徽日报》6月20日一版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