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战国楚“王”字青铜衡:古老“天平”见证楚国精密计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战国楚“王”字青铜衡:古老“天平”见证楚国精密计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28 7:34: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天平是一种衡量物体重量的衡器。它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在杠杆的两端各有一小盘,一端放砝码,另一端放要称重的物体,两端平衡时,两端的重量相等。在精确计量的今天,人们对天平已再熟悉不过。而在古代,古人是用什么计量物体重量的呢?古代的“天平”,你见过吗?

参观过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市民,可能都会被展馆内金光闪闪的楚金币所震撼。不过,你是否注意到,在楚金币展位不远处,“鄂君启金节”展位旁,展示着出土自李三孤堆楚王墓的“天平”的秤盘和砝码,这就是古代楚国人计量物体重量的衡器,其与楚金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见证着楚国经济社会的繁荣。

一套“天平”包括天平杆、两个天平盘和铜砝码。天平杆一般为木制,也有铜质,天平盘和砝码为铜质。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看到,这些展出的战国时楚国青铜衡器中,“王”字青铜衡为复制品,原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平铜秤盘有两个,由安徽博物院提供;“贤子之官环”环形铜砝码一个,为复制品,原件现藏于三峡博物馆。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楚“王”字青铜衡器共两件:一件长、宽、厚分别为23.1厘米、1厘米、0.35厘米;另一件长、宽、厚分别为23.15厘米、1.3厘米、0.35厘米。扁平,正中有钮,钮下拱肩。铜衡杆的长度相当于战国时的一尺,衡杆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横刻一“王”字。两件衡杆正面均刻线,一件刻十等分,每等分一寸;一件中间二寸有寸刻线,其余每半寸刻一线。衡杆上的十等分刻度,可能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由此,可见当时楚国计量的精确性。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资料,经专家考证,认为这种“天平”,主要是用来称量金银的。我们知道,楚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前后延续800余年。由于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因此,黄金货币在楚国的货币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那么,楚人是如何知晓金币重量的呢?从楚墓中出土的“天平”给出了答案。据了解,“天平”称重时,在其一端的圆盘中放入金币,另一端圆盘中放入砝码,由于系秤盘的两端到中间提钮的距离相等,因此当“天平”平衡时,砝码与金币的重量相等,其使用方法和今天的天平大体一致。又由于砝码的重量是已知的,平衡后的砝码重量便是金币的重量。因此,双方都可以从衡杆平衡中直观、快速、准确地知道金币的重量。

据了解,楚国出土的铜砝码均为环形,故也称“环权”,断面大多作圆形。目前出土的先秦天平砝码,多数均出自于楚墓。这套衡器的发现,证明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权衡器已经非常成熟,在当时已具备了十分精确的测量标准。

但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计量工具、单位、进制上自成体系,导致度量衡的混乱。这种混乱不仅影响了贸易和税收的公平性,也阻碍了各国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度量衡的统一不仅对巩固封建中央集权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加强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 张明星 付莉荣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