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淮楚,识读楚文化再聚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楚,识读楚文化再聚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28 9:33: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楚,扑面而来的是纷纷扬扬的符号。符号的背后,原来是激扬着的文化的灵魂。

刚刚落幕的安徽楚文化论坛,学者专家云集于淮南,驻足于武王墩前,徉徜在寿春城头,畅议荆楚风流、淮楚辉光。楚国八百年,从启幕到谢幕,汉水的流响,荆江的韵致,巴山的情愫,演绎的是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绚烂辉煌。当申息之门开启,楚人在问鼎中原的同时,眼角的余光只是向东一扫,便深深地恋上了长淮的风雅、黄河的雄浑、吴越的婉丽。楚庄王翻越大别山,荡舟羊石关,止戈为武;孙叔敖纠百工而昼夜谋划,率兆亿而挥锸图兴。于是,芍陂傲然横空出世。淠水东岸,涸泽而成就百万良田,稻菽浪千重,鸡犬闹村墟。淮夷与荆蛮,在生息的土壤间,找到了共鸣。人们把孙叔敖铭记于心,代代传诵他的清风惠政,也把楚文化的符号,刻遍了长淮大地。

含而不露的考烈王熊完,神采奕奕的春申君黄歇,相携于肥陵原上,汤汤肥水北去,汩汩泉流涌沛,俯瞰巍峨的城池和良田秀壤,一扫旅途的疲惫,心花为之怒放。远辞故土的他们,拂去衣带上的风霜,陈郢的眷恋是留在心底的痛,而眼前的柳暗花明,昭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对熊完而言,他最富魅力的先祖,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以及有着优孟衣冠传说故事的令尹孙叔敖,自然是耳熟能详。站在他们开拓的疆土之上,他的心底会涌出怎样的感慨,他的眼底似有泪光。对黄歇而言,这里是他的封邑,他十年心血所系,在州来淮夷人以及下蔡人的基业之上,开创了独具魅力的辉煌。他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他的倾力付出,就是要为楚国营造一座延续国祚的都城。此刻,当熊完与黄歇对视的一刹那,这对荣辱与共的君臣,对这一切早已心领神会了。

公元前241年,考烈王熊完将国都徙至寿春。从建国那一天起,历代先祖心心念念要融入中原,得到周天子的认同,他们时而谦卑,时而倨傲,不惜灭掉周边数十个小国而北近中原,接近姬姓宗周诸侯。当郢都被破,他们宁愿远徙陈郢也不愿沿江东下,可见“不服周”的楚人对中原文明实在是情有独钟。然而,徙都陈郢,主动挑起合纵中原诸侯以共抗强秦的重担,换来的是中原诸侯更多的戒心。楚人在地近中原的陈郢以及周边地区游弋了半个世纪,为了合纵抗秦,虽然时有结盟,楚人依然是中原诸侯眼中的蛮夷之族。公元前241年的函谷关兵败,考烈王熊完与春申君黄歇最终放弃与中原诸侯合纵抗秦的国策。徙都于寿春,便是独立自存的开始。

这个时候,考烈王熊完,春申君黄歇,心无旁骛地经营着以寿春为中心,南过长江、北越黄河故道、东达于海、西至伏牛山的大片疆土。相较于最为强盛时期的江汉平原,此时的楚国疆域仍然是冠绝一方。春申君曾经以三千珠履夸富于平原君赵胜;越过黄河灭掉鲁国,以荀卿为兰陵令;当赵国上将军廉颇赋闲于魏都大梁而“一饭三遗矢”之时,悄悄地差人迎驾于寿春;而赵人李园携其妹入楚也是在这个时候。此时的春申君是气定神闲的。考烈王熊完委政于春申君,是相信春申君的人品与才能。熊完在秦国作为质子的十年,饱受屈辱,而春申君不离左右,悉心扶持;当顷襄王重病之时,春申君甘冒杀头风险与熊完易服,差人护送他安全回到楚国即位。熊完并不糊涂,他与春申君这对患难君臣入秦十年的特殊经历,结下的是生死情谊。春申君不孚众望,国家治理卓有成效。淮楚,这是楚国后期的高光时刻,司马迁在《春申君列传》中写道:“当是时,楚复强。”淮楚时光,是考烈王熊完最为安逸的时光,是春申君春风得意的时光。

熊完的目光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寿春郢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逆境往往能够成就大业。他眼里时刻关注着强敌的动静。函谷关兵败,诸侯合纵解体。但寿春郢都位于楚国的中央,黄淮之险,重山阻隔,秦虽强大,一时鞭长莫及。楚国的王土,此时仍然是疆域辽阔,物产丰饶。考烈王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楚人先祖的文治武功。公元前700年前后,楚武王、楚文王打开北上中原的门户时,楚国并没有止步,淮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楚人“巡狩”的目标,姬姓的蔡国虽然有吴国庇护,但吴国的国祚没有存在太久,灭吴之后的越国也败在楚人的锋刃之下,淮夷人臣服于楚国之后,长江与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人民,悉数成为楚国的子民。400多年间,楚国的势力在淮河流域居于主导地位,即便是寿春新为郢都,民众也是一片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征战并没有影响到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占有的鲁国之地,在荀卿的治理之下,一切井然有序。江东地区,对考烈王而言,那是一片十分陌生的所在。春申君派遣自己的儿子在那里打理,通过治理水患,赢得民心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提升。颠沛半生的考烈王熊完,感受寿春明朗的四季风物,心情是愉悦的。

黄歇的目光更为深远。他知道,楚国的对手只是秦国。他心里经营的是一盘大棋。陈郢故地派重兵驻防,对秦人以及中原诸侯形成威慑。江淮、黄淮是富庶之地,物产丰饶,只要不受战争的影响,足以撑起楚国的大厦。这里是楚国赖以中兴的重要依托,必须悉心经营。除此之外,经营好江东地区,楚国便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可以蓄积民力,以逸待劳,与强秦作最后的战略决战。春申君黄歇早年游走于列国之间,能言善辩,长袖善舞。他结交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等实力雄厚的政治势力,以个人魅力辅佐国君,有效抵消了灭鲁带来的负面影响。楚国内政外交在强大秦国四处扩张的大背景下都十分出彩。

淮楚时光就这么静静地流走。楚国历史天空最后的绚丽,因为考烈王熊完和春申君黄歇的匆匆离去,瞬时便暗淡下来。此后十数年,楚国走进历史的烟尘。然而,厚厚的尘土难掩逝去的华美。1938年,李三孤堆幽王大墓的骇世发现,一时惊动四方。时至今日,铸客大鼎静静地安坐在安徽省博物院,以其为代表的1000余件历史文物,记录了楚国最后的辉煌。文物是会说话的,它们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准确地重构那些逝去的时光。

让我们来到武王墩考烈王大墓的发掘现场,“亚”字型大墓,以“九鼎八簋”为代表的4000多件历史文物,把淮楚的历史一下子拉得更近。“淮楚”,识读楚文化的再聚焦。“淮楚”概念的提出,是对历史信息识读的一个特殊维度,对淮南而言,借助武王墩考古发掘这一历史契机,构建“淮楚文化”概念,提振淮南影响力,加快淮南全域文旅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淮南上下共同担起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姚尚书 岳葆春 王家运)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