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 守望阳光 为爱放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守望阳光 为爱放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9/12 11:13: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守望阳光 为爱放歌
——记全国师德标兵、潘集中心学校教师王美荣

30年前,潘集中心学校教师王美荣走上三尺讲台,在一所简陋的村办小学——潘集区后圩小学,开始了她的教书育人征程。她和无数的乡村教师一样,把自己的青春芳华写在了广袤的乡村,滋养了一批批渴求知识的乡村孩子。

1994年,家住田家庵区的王美荣怀揣着梦想来到潘集与怀远交界的后圩小学——一所典型的偏远薄弱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低矮的泥墙瓦顶房子。虽然很意外,但初为人师的激动,使她渐渐忘记了环境的艰苦,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孩子们,各个淳朴可爱。然而,有一次她还是差点儿背铺盖回家。有一年放寒假的前一天,大雪封路,王美荣把学生们送走后,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早上带着跟她上学的儿子从学校回田家庵。交通的不便、行路的艰难让孩子哇哇大哭。那一刻,她的心如针扎一般,想调工作的想法在心中升腾。但是一想到学校里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她的心又不由自主地柔软了。年后开学时,王美荣把儿子留在田家庵上学,自己决定住在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趟看儿子。就这样,王美荣一晃在这所村办小学待了近30年。

因为生源流失,2022年9月,后圩小学撤并,王美荣流转到潘集中心学校任教。乡村学校师资普遍不足,老师们都是身兼数职,谁家能没有个事情?但是每一次王美荣想提特殊照顾的话都到嘴边了,又咽了回去。“我如果提特殊照顾的要求,势必就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那样我就会心里很不安!我不给学校添麻烦,不去影响同事的工作,有困难自己扛着。”王美荣一次又一次说服了自己。2010年国庆节,王美荣不幸遭遇车祸。当她倒下的那一瞬间,嘴里念叨的是:“我不能去上课了怎么办?67个学生怎么办?”住了几天院,还没痊愈的她便要求出院,校领导和同事劝她:“在家休息几天吧。”但她还是打车回到了学校,然后拄着拐杖,扶着讲台给同学们上课。

乡村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关爱,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面对这种情况,王美荣知道一味地批评责怪,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正面给予引导、指导,并耐心地督促、矫正,方能静待花开。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名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努力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习功课,发现他们的优点,便及时给予夸奖。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班风、学风、考风建设上能师生同心,班级事务的处理上也能共情、形成共识。在每次的全镇抽考或统考中,她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都让人满意。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这为汇聚家校共育合力,带来了有力的机会。班里有个学生叫浩浩,因为是独生子,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爷爷奶奶无底线溺爱,成了班里“小霸王”。王美荣通过家访,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爱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根本不上心。王美荣就诚恳地介绍了浩浩在学校的情况,希望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通过多次不懈的家访,孩子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知逐渐转变了,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力让孩子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30年的乡村育人经历,王美荣认真诠释着对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真心与恒心,并将之认真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

(记者 贾 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