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 轰动全国淮南“鼎”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轰动全国淮南“鼎”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30 10:11: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4年将近过半,如果要对上半年国内城市关注度进行一个排名,淮南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座。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一下子将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到了这片热土,尤其是5月18日,武王墩一号墓大铜鼎的出土更是令无数文化学者、考古爱好者啧啧称奇。网友感慨,淮南仅凭早年出土的“楚大鼎”和新近出土的武王墩大铜鼎,就足以奠定其无可争辩的淮楚文化地位。

鼎,国之重器,象征着国家权力。专家统计,此前我国发现的鼎,有四个体量靠前。它们分别是:后母戊鼎(商),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通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出土于楚幽王墓),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腹深52厘米,耳高36.5厘米,足高67厘米,通高113厘米,重达400千克左右;淳化大鼎(西周),口径83厘米,通高122厘米,重达226千克;子龙鼎(商),口径80厘米,鼎宽37厘米,腹深43厘米,通高103厘米,重230千克。

以上文物均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武王墩一号墓提取的大铜鼎,实验室内初测口径为88.9厘米,从口径来说,超越了我市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也是已知发现的东周以来口径最大的青铜鼎。坊间笑谈,“楚大鼎”可能会因此变成“楚二鼎”,但无论两者排序如何变化,均不影响它们出土于淮南的事实。

鼎可不是一般的文物,要知道在古代有较为严格的“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各诸侯国中,楚国多数时间都是第一梯队的存在,楚王对鼎更是情有独钟。《左传·宣公三年》和《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实力雄厚、图霸天下的楚庄王见了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王孙满听出弦外之音,答道,九鼎过于巨大,加之年代久远,重量无法估计。楚庄王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说道,只要折下楚国士兵的勾,就足够铸造九鼎了。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楚庄王一时哑口无言,思量再三悻悻收兵。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

在淮南,楚国王级墓葬出土了两个大鼎及一众小鼎,这对于研究楚国国力和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随着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深入,楚鼎必然成为淮楚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 苏国义 廖凌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