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指有芒农作物开始收获;种,则指谷类农作物开始播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为小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应抢收;晚谷、黍、稷等夏播农作物要早种。
芒种,是淮河人忙收、忙种及忙管的繁忙时节,即为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忙。“三夏”忙,是一年中第一大忙。春争日,夏争时,季节不等人,夏收夏种夏管要分秒必争,不能麻痹大意。
芒种时节,小麦等有芒作物抢收十分紧迫。一块块的麦田里,金黄的麦浪翻滚着,沉甸甸的粒大饱满的麦穗,画出醉人的丰收美图。知了嘹亮的歌声,伴着淮河人紧张地快速地到麦田里去抢收成熟的果实。抢收麦子,这是与时间赛跑的“龙口夺食”战,农谚说“麦熟一晌,虎口夺粮”。淮河人要趁着天气晴好,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努力,倾毕生精力将成熟的麦子快收快打快藏,以颗粒归仓。收割机开进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边收割边脱粒。小手扶、三轮车及架子车及时将打下的麦粒运往麦场晾晒。抢收的同时,麦农还要密切注视天空,是否出现乌云,以防雷雨暴风。那田边地拐的麦田,收割机进不去收割,勤劳的淮河人就左手抓麦秆、右手挥银镰、腰弯九十度去割。汗珠大颗大颗地滚在他们脸上、背上,浸透了衣衫,打湿了肌肤,他们全然不顾,只耳听割麦的嚓嚓的银镰音乐声,那劳动美妙的乐声更让农民精神振奋、干劲十足。
芒种时节,种植庄稼,如夏玉米、夏大豆及夏晚稻等作物,这些农作物生长时期短,加以这时的阳光足、雨水多,此是夏种的分界点。过了芒种节令,农作物的成活率就会降低。为确保夏种庄稼秋霜前有较高的产量,夏种定要顺应自然规律,合乎时宜,尽早播种栽插,以保证夏玉米、夏大豆及夏晚稻等农作物顺利地生长及成熟。淮河人的抢时夏种,是整日甚而整夜在田里,吃饭喝水等一日三餐,女人与孩子们或肩担,或手提竹篮饭食及水罐,送往田间地头。累了困了,也是蹲在播种机旁打个盹,紧张得不敢睡,怕睡过头影响播种。抢时间争速度,就是抢收成夺高产。播种完,一场透雨,大豆苗、玉米苗等一夜就顶破土层嗖嗖地蹿出地面。
芒种时节,淮河地域雨水渐多,气温渐高,农田里棉花、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此时田间管理也极为值得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淮河地处南北交界处,地势低洼。进入芒种时节,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暖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进入淮河地域,冷空气强度也已削弱北退,冷暖气流在淮河这里相峙交锋,出现了持续的阴雨连绵的天气,此时淮河地区进入了梅雨季节。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女夷是传说中的花神。尚古风俗,芒种这日,要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众花皆卸,百花之神要退位,须要饯行。《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写的“芒种饯花神”就是指大观园的“饯花会”。淮河人尤以少女少妇兴此风钟爱送花神。这日,大闺女小媳妇们均已早起,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小汽车,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旌旗帘幕,用彩线系在树上、花上,少女少妇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她们尽情尽兴地学着大观园里群芳们的“饯花神”。
芒种时节,淮河大地一派丰收景象,淮河人们战“三夏”一派繁忙。(刘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