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织密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织密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4/9 8:23: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如何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网,值得关注。

所谓新就业形态,是指由互联网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劳动者与服务消费需求大规模、大范围的组织、调配、任务分派等活动,实现劳动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就业形态,例如疫情期间外卖骑手解决老百姓买菜、吃饭的难题,网约车平台组织接送医护人员车队等。有调研显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工作强度较高,周工作时间明显长于正规工作的40个小时至44个小时。

针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对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新就业形态领域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劳动纠纷等问题出台指导措施,有助于厘清相关从业者和平台企业在劳动权益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能引导劳动者预期,并为劳动纠纷裁定提供标准。

更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接下来需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过程,牵涉大量技术细节与操作细节,且实际效果可能也不容易完全符合政策目标的预期和设定。例如,单一平台因工作时长停止派单,劳动者为获得收入可能转向其他平台,工作时间或许会更长。有关部门需对政策实施效果做出科学评估,及时调整。(张成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