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打好春耕春管主动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打好春耕春管主动仗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3/28 10:45: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场春雨一场暖。采购农资、调试农机,开展早稻集中育秧,为冬小麦安排春灌“第一水”……由南到北,各地春耕备耕纷纷按下“快进键”。抢农时、抓田管,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到处都有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春耕春管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从比重上看,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对于稳定全年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放眼耕种一线,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一块块农田的春播春管正加紧落实到位,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经由农技推广网络直抵田间。当前农情显示,全国冬小麦苗情普遍较好。不误农时、稳扎稳打,从许多种粮户的积极反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今年夏粮丰收的信心和底气。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回望过去一年,我国克服主产区局地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有力有效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袋子”量足价稳,不仅稳住了“三农”基本盘,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牢牢把住了主动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再次列入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作为硬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对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容不得半点懈怠。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需要转换动能、提质增效。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高基点上实现稳产高产,越往后难度越大。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从迈出试验示范田的新优良种,到大显身手的山区丘陵专用小型农机;从线上线下即时问答的农技课堂,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农田……一系列关键生产要素有机集成,适用于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应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注入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密集推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扶持政策,实打实提振了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着眼未来,还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保障能力的提升,过去粮食生产“两丰一歉一平”的周期不断被打破。也应看到,极端气候频发重发,水土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给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带来多重风险挑战。对此,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早治小、关口前移,加快构建“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确保关键时刻防得住、顶得上。另一方面,要从源头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做好今年春耕春管各项工作,必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郁静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