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年冬天,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赵都邯郸举办“峰会”,商议怎么合纵来共同对付西方的秦国。
秦国潜伏在邯郸的“双面间谍”姚贾,进入了六国“峰会”会场。
姚贾成功策反了韩国派往邯郸之会外交使团的“武官”宁腾。
邯郸之会后,在秦国的暗中策动之下,宁腾不断得到韩国的重用。仅仅只用了3年时间,就坐上了韩国南阳守卫位置。
南阳守卫之职,也就是南阳警备总司令,手握南阳军政大权。
南阳,韩国之旧都。韩国西拒秦国之门户。
南阳失,则韩国门户洞开,直接威胁到韩都新郑。
公元前231年,雄才大略的嬴政担任秦国的王,已经第16年。
这一年,嬴政发动灭韩决战。
秦军兵临南阳城下,南阳守卫宁腾打开城门,献南阳予秦。
苦心经营、重兵守卫的韩国门户要塞南阳,就这样轻易落入秦国之手。
秦军几乎未损一兵一卒。韩都新郑再无屏障。
拿到南阳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嬴政任命宁腾为统帅,率领秦军突然南下,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俘获韩国最后一任王,韩王安。
韩国灭亡。
因为宁腾的杰出贡献,嬴政统一六国后,任命宁腾担任秦朝京都咸阳的最高领导职务内史。
这是嬴政的风格,决不会让跟着自己“干活”的人吃亏,说到做到,奖惩分明。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嬴政“干活”。能赢得人心,最终赢得天下。
其实,宁腾这个人并不姓宁,至于他姓什么,无人知晓。后世的文学影视作品,为了便于称呼表述,才让他姓了宁。所以,我们看到的史籍中的这个人,表述为“南阳守腾”“内史腾”。
“南阳守腾”,不过是嬴政灭六国的手段和谋略之一。其缜密布局和高超运作,令人咋舌。
2
秦王嬴政牢牢把握和灵活运用其曾祖父,同样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钦定下的国策“远交近攻”。
一代雄主秦昭襄王,在他担任秦王的时候,起用了一文一武两个超级人才。武将,就是白起,攻破楚国郢都、长平之战打残赵国,都是这位战神的杰作。文臣,就是范雎,秦昭襄王拜范雎为相,采纳并推行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国后来灭六国的基础,并最终在他的曾孙嬴政担任秦王时,实现了一统天下、开启秦朝的光荣梦想。
远交近攻,就是先打秦国相邻的国家,这样每打下一片土地,迅速合并到秦国的版图,让秦国的领土越来越多,不断延伸。同时,以战养战,取得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粮草支撑。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灭韩之战,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
秦把韩国旧土悉数纳入版图,设置颍川郡。
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布局,嬴政灭韩后,就把目标对准了赵国。
3
秦昭襄王47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5月,秦国和赵国在长平(现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长平之战。
战争的最初,赵国大将军廉颇坚守长平牢固的城池,决不出战。秦军远途而来,粮草补给跟不上,长久耗下去,秦军必将不战自溃。
如果按照廉颇的策略,长平之战的结局,未必就是后来的那样。
但后来的那样,人尽皆知。
秦国见廉颇坚守不出,派出间谍在赵都邯郸散布:廉颇手握重兵,本来是可以出城和秦军决战而取胜,但廉颇早就心怀二心,意图谋反,因而才坚守不战,他是为了保存实力,也借此讨好秦国。秦国惧怕的并不是廉颇,而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彼时,赵国的王是赵孝成王,果然中计。免去了廉颇的军职,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40万赵军精锐尽失。
长平之战,赵国丧了元气。
按照常理逻辑,领教了长平之战中,秦国离间计血的教训,赵国应该刻骨铭心,长长记性,永不会犯第二次。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从公元前229年算起,也就是嬴政担任秦王的第18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灭赵用了7年时间。算起来,是秦灭六国中用时最长的一个国家。
那是因为,赵国出了一个战神,他的名字叫李牧。
因为李牧从没有打过败仗。即便是秦国的名将王翦,也奈何不得他。
手法如出一辙,秦国的间谍在赵国邯郸散布:李牧早已为自己留好了后路,他准备效仿韩国的南阳守腾。
赵王迁果然中计,让赵葱、颜聚取代李牧。
王翦很快攻陷赵都邯郸,还顺手俘获赵王迁。
赵国灭。
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克魏国都城大梁(现在河南省开封市)。
魏国灭。
按照嬴政的远交近攻战略,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了。
4
如同韩国的南阳守腾、赵国的李牧,秦王嬴政的心里比谁都清楚,楚国还有春申君黄歇。
如果黄歇在,犹如李牧在,秦国奈何不得赵国和楚国。猛将王翦又能怎样呢?
黄歇,成为秦灭楚最大的障碍。
可是,黄歇和楚考烈王熊完,他们又是生死之交。
他们之间的友谊、信任,牢不可摧。
但是,机会还是被嬴政等到了!
公元前241年,以楚国考烈王为合纵长、楚相春申君黄歇为联军总司令的五国攻秦特别军事行动,以五国惨败而告终。
这样的结局,让楚考烈王无法接受。
一直对是否发动这场攻秦之战持犹豫态度的楚考烈王,对坚定主战、担任联军主帅、主导这次军事行动的黄歇,内心产生了极大不满。
考烈王渐渐疏远了黄歇。
考烈王的疏远,让黄歇倍感忧伤和失落。
无可选择,黄歇只能离开都城寿春,去往他自己遥远的封地吴。
楚国君相之间发生的这些微妙变化,都没有能逃过潜伏在楚都寿春秦国间谍的眼线,信息很快飞报秦都咸阳的嬴政。
这只是打下了一根楔子。
还远不足以动摇楚考烈王和黄歇之间牢固的信任根基。更何况,嬴政所要的,也不止这些。
不久,楚都寿春坊间出现了一些传言。
这些传言,被寿春城内的大鼓书艺人,改编成了曲折动人的故事,在都城广为传唱。
故事情节大致如此:
当年,黄歇还是楚国左徒的时候,出使赵国,寒冷冬天的风雪之夜,在邯郸的丛台和一对年少贫寒的兄妹偶遇。
君子风度的左徒黄歇,不仅以锦袍相赠,还买走了这对少年兄妹无法售卖出去的一柳篮子棉鞋。
左徒黄歇并不记起,风雪中,那对少年兄妹,凝望他的背影,眼中涌出感激涕零的热泪。
此后10年,左徒黄歇陪同楚国太子熊完,远赴秦都咸阳“游学”。
多年以后,那对兄妹从邯郸一路找寻着他,终于在陈郢和已经贵为楚国国相的黄歇重逢。
10多年光阴之后,那对昔日年少的兄妹,已经脱胎换骨。哥哥,玉树临风。妹妹,容颜倾世。
哥哥做了国相黄歇的门客,妹妹随同哥哥一起寄居于相府之内。
从此,国相黄歇晚出早归。上朝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
只是相府内,时有筝声悠扬起,飞越高墙深院。烛光盈盈,红袖添香,夜夜伴读,暗香浮动……
大鼓书艺人说唱到情节的紧要处,戛然而止。
留下的悬念,给了听众无限遐想。
5
大鼓书艺人留下的悬念,同样让楚考烈王浮想联翩。
寡人的女人,你也敢想!
江山、美人,都是王的专属,都是不可窥视和染指的底线。
楚考烈王的内心动了杀念。
公元前238年春天,楚考烈王染病;此年初冬,楚考烈王病危。
预感到时日无多,楚考烈王的内心几经权衡,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
楚考烈王召王后李嫣的亲哥哥、太子的亲舅舅李园入宫,予以密诏。
公元前238年深冬,楚考烈王死了。
享年52岁,担任了25年的楚王。
楚考烈王的丧讯,由都城寿春快马送往吴。
接讯,黄歇丧魂落魄、泪流满面、悲伤欲绝。
昼夜兼程,黄歇从吴飞驰都城寿春,奔丧。
楚考烈王死后的第17天,黄歇抵达都城寿春。
黄歇从都城寿春棘门(南门),入城。
棘门门洞内,埋伏的杀手群倾而出。
黄歇被砍下的头颅,扔在棘门之外!
头断棘门里。
6
潜伏在寿春的秦国间谍,将黄歇被杀的消息,迅速传往秦都咸阳。
秦王嬴政说:楚国,可灭了!
说罢,秦王嬴政长时间默默不语。
随后,长声叹息,对群臣说:各国都讲是寡人灭了他们的国,其实,灭他们国的,不是寡人,而是他们自己啊!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率领秦军,一举攻陷楚都寿春,俘获楚国最后一任楚王负刍。
楚国,没有了。
过了很多年以后,有人写了一首伤感至极的歌曲《破碎的心》,这样唱道:
凌晨的天空
有冷的风 吹痛我面容
我呼吸声在抵抗 记忆冷冻
多么心痛
回望以往 全是命运捉弄。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