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八季) > 寿春“四句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寿春“四句推”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3 10:42: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河中游以南、八公山下这一块地方,历史上称呼不少,如州来、下蔡、寿春、寿阳、安丰、寿州、凤台、寿县、淮南,等等。地名不断变换,甚至名字可以互换,行政区域边界也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指的都是这一块膏腴之地。而今寿县古城,则是这块土地的核心区域。

为避免行政区划干扰,引发歧义,我下面统称这块土地为“寿春”。这名字有青春不老、青春焕发的意思,我喜欢。

冬月,借考察宗教建筑之机,再次看了茅仙洞、八公山,特别在寿县城内用脚丈量,看了报恩寺、东岳庙、孔庙、清真寺、旧州署、总兵署,以及留犊祠巷和淮上唯一状元孙家鼐的叔祖孙蟠故居“大夫第”等。

我们穿行在寿县古城里,按目标逐一去“打卡”。我被棋盘状的路绕得头有点晕乎。寿县城面积不大,只有3.6平方公里,各景点之间实际距离都很近,但因不少地方在搞小巷改造,平增了不少弯路。不过也好,可以偷窥下寻常百姓家的普通日常。

谁家收音机里在播地方戏。我听不出那是什么戏,觉得既像花鼓戏,也似四句推子。  

整十年前的冬月,我第一次爬八公山。在先为赵将、后为楚将的廉颇将军墓那里,第一次听到这种民间小调。我不懂戏曲,词也没听懂,但那旋律似淮河水般,回旋激荡,既粗砺又细腻,既慷慨又委婉,把对生活的那种恨与爱,幸福与抱怨的土味,倾诉得淋漓尽致。它四句一反复,永不断、永不息,且不断有推高,如同一把无形的锥子,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一寸一寸直抵心里。问及才知道,那是淮南的稀有剧种——推剧。它由花鼓戏等发展而形成,因为每四句唱词即有拖音,推上一句长腔,故名“推子”。  

这里借用四句推子之名,取其推广、推开之意,作“寿春四句推”。

一推:历史悠久血脉长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说到今。但真要找个地方,从盘古开始说,恐怕偌大中国,只有寿春有这个资格了。

距今8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寿春这块地方,就出现了生命。它的证明,就是“淮南虫”化石,包括被命名的淮南中华皱节虫,震旦安徽虫等系列,这可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已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此外,还有距今300万年的古猿化石。估计盘古开天地时,八公山还不“山”,淮河也不“河”,这些东西都隐伏在寿春的某块沼泽地里。  

寿春不仅让古生物学家头痛,也让考古学家头晕。这块土地上还有青莲寺、斗鸡台等大量的新石器至商代文化遗址,禹王山上大禹开硖石山的“疏凿旧迹”,舜耕山上重华(舜)耕耘之地…… 

远古事情,说起来太缥缈。但实锤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寿春也可以给我们一个“摩挲青史”的机会。  

寿春是能争取“中国古都”名头的地方。无需谦虚,因为除了“六大古都”之外,其它称古都的地方,与寿春争排名,谁在先谁在后还真有一辩呢。古州来国在寿春留下了名字,而可考的蔡国曾是西周十二大国之一。当然,楚考烈王带着国之重器和王公美女东迁,来到寿春时,则确定了这里的古都地位。此后,西汉淮南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与京师同制,更以文学著名;东汉袁术在寿春胆大称帝,只不过他本人肉身寿命不长;东晋宋国刘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还改寿春为寿阳……与此相仿佛,是寿春长期的郡治地位。秦置寿春县,汉初置淮南国,后汉置扬州治所,此后,晋隋唐宋元明清,无论设州、设府、设军、设路,寿春均为治所,直到1912年州废改县,后来又进一步设区……其实,这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待遇,让寿春啥都经历一下。

故考察中国沿革志、舆地变迁史,寿春就是现实现成的资料库。  

这其中,最丰富、最可说道的莫过于楚、汉文化。寿春绝不限于楚文化,更是包容四方的汉文化。

特别标识应是“淮南王”。它是一个职务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概念。淮南王原指刘安,这个写了《淮南子》,发明了豆腐,还带了一批人成仙的才子,后来则变成特殊用词,成为一个以“融合”为特征的文化符号了。淮南国不仅在寿春,淮南王也不仅在有汉一朝。淮南国东可至扬州,南可到长沙,淮南王则有赵、齐、宋、魏等诸淮南王。譬如北魏淮南王拓跋他,他对孝文帝的支持,可是为中国各民族融合、汉文化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寿春历史并不只是载诸史籍,流于众口,它更有“地下博物馆”大量文物支撑。1933年,李三孤堆出土了楚大鼎,是目前我国出土重量第一的青铜鼎,鼎形天圆地方,体现了楚人争霸的意志与雄心。鄂君启金节,引来郭沫若等围观,才有了对楚国、南中国史乃至中国交通史、商贸史、税务史等等的再研究再认识。楚金币“郢爰”,居然口表谐音也是“银元”,古今本质相通,就是钱、金融啊。  

踱过历史的青苔,步入现代,寿春的辉煌也没有消失。近代中国工业史,甚至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同样能看到寿春的力量。现代工业的发端,是化石燃料能源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而寿春恰恰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顶端。谁也没想到,老天爷、老祖宗会给淮河南岸这一片土地上的子民们留下了如此之多的财富与宝藏,让他们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能在各个时代节点上踏上节拍,从不被历史甩脱,离开正确的轨道。

二推:从来河山赋文章

我相信中国人的“天人合一”道理,绝对不会凭空而来。什么都“由来有自”,人类不过在大自然给定的条件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先进生物罢了。

所以到一个地方旅游,我喜欢一看天文,二看大地,以及其山脉和河流,然后看依托山川地理,当地所发生的大事件场景,以及其中产生的大人物事迹。

说到“天”,中国有一条“胡焕庸线”,即著名的从东北到西南的瑷珲——腾冲线,既是人口分布线,也是气象上的降雨线(年降水量400毫米),地貌区域的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甚至与民族居住界线高度重合。另一条更为著名,就是秦岭——淮河“秦淮线”,是区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多有不同。这条线,一月平均温度保持在摄氏0度左右气候等温线,日均温>或=10度积温4500度等值线,年降雨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500多年前的《晏子春秋·内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条线南北之间的差异。

我在八公山上,想到这个问题时,便看下手机。今天(1月10日),淮南的最低温度是摄氏0度,正是冬月的最低月平均温度。  

从地质上看,八公山地区地质构造,处于南华亚板块和北华亚板块碰撞边界,东邻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郯庐大断裂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方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景观。东西向的八公山巍峨,围护着蜿蜒的淮河东流。往西南看,是大别山,朝北,则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了。  

八公山是大别山余脉。“峻极之山,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吴均)八公山原来也叫北山、楚山、云条山、肥陵山等。每个名字都耐咀嚼。例如北山,《诗经》中即有“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至于它与不与“南山”相对应,“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并不须深解。例如楚山,楚地山脉山陵众多,但古人并不在乎人说八公山气场太大。  

八公山之所以成为八公山,彰显的是文化的力量。  

“八公”之名最早见于汉朝。“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幕其德而归其仁”。(东汉王逸《招隐士章句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斗粟尺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八公山”则要到晋代了。  

真正让其出名的是淝水之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晋书》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布陈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日:此亦勍知敌也,何谓少乎?抚然而有惧色。”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战,淝水之战是改变中国历史方向的一次战争,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点到过淝水之战。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曾受“淝水之战”启发,或许也有可能。  

淝水之战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投鞭断流、疾风之扫秋叶、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从此世人皆知八公山,北山、楚山等再也无人提起。  

我爬八公山,常惊异于山上长的一种青桐树,它枝干挺拔,树皮青绿,通体看不到半点儿沧桑疤痕。我询问过,它还是八公山的本土树种。岁月轮转,它似乎看惯了山上四时之花轮开,四季之鸟更啼,在杂木野灌之中,永远保持着青春朝气,卓尔不群。这是种与时光相克相悖,却是修炼到了不留岁月痕迹的境界,绝不会给人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这与“八公”们的仙丹有关吗? 

淮河比八公山年轻约二百万岁。钟鼓将将,淮水汤汤,钟鼓喈喈,淮水湝湝……

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黄河、长江当然光芒万丈,但也无意遮蔽淮河的光芒。作为当代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她拥有独立入海口,她是沿淮河两岸人民的母亲河,也不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淮河长约1000公里,流域人口将近2亿,特别是她所孕育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仓之一。在她身上,既有区隔,又兼容并包了中国南北方气候、农业农事、社会活动、人民特性的诸多差异,最能代表中国的博大广阔、兼容并蓄的泱泱大国的品格和身份了。  

就是常被人指责的淮河水灾,虽加剧了其下泄不畅的地理特征,但也是形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力量。甚至淮河文化,也是今天江南文化的基因之一。遥想当年,是楚相春申君放弃寿春封地,到长江下游展开新开发,才有了今日江南的雏形。两千多年过去了,江南俱是繁华地,至今犹忆春申君。把黄浦江称为申江,上海称为申城,苏州还有春申君庙。而春申君的墓葬仍静静地矗立在寿春大地。不知他在九泉之下,看着这山河的变与不变,是神采飞扬,还是黯然神伤。 

八公山与淮河相互依托,“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顾祖禹)过去多以军事战略地位说寿春事。但就是国家大一统,不再有南北对峙、军事抗争形势下,寿春依然是连接南北东西而居“中”的重要经济、商贸及交通枢纽。  

今天有人说中部凹陷,也有人说中部崛起。怎么说不重要,它就在那里,它一直在那里。就如人体下腹部,是上部伸张、下部立起的关键,是生命的丹穴和渊薮。 

楚有三户,亡秦必楚。古有三楚之说,西楚、东楚、南楚,三楚的结节点、融汇点、生命点就在寿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之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在蛮远的建康写给寿春的《与陈伯之书》,具有永久的魅力。为什么呢?

三推:构建丰富年华铸

所谓文明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晶。人有所活动,都会努力在地表留下遗存。但在地球上留下什么东西,留多长时间,有时候要看因缘巧合,非完全依赖人力。但只要能留下来,都弥足珍贵,最最值得纪念把玩。毕竟人类的延续还得靠自己的基因,特别是文化基因。这些人类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便是文化的有形载体了。  

人类想在地球表面留下痕迹,归纳起来,不过城、墙、房、道、河、沟、塘以及半地上半地下的陵等形式的构建。这些经过大自然和时间的检验,数量极少,不过了了尔尔的东西,经常惹得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史学家们终日奔波操劳,希望能多发现一些,挖掘一些,以让人类的历史更丰富一些,不断拓宽人类生命的宽度和延续生命的长度。

非常希罕,非常珍贵,这些古迹,寿春基本上都保留有。

寿,年纪大,活得长久,吉祥之辞。谁为淮南这一块地方取名“寿”,似已无法考证。但古人对取名字极为讲究。绝不会无缘无故,而且往往一语成谶,特别应验。  

寿县古城,屡建屡毁,屡毁屡修,至今还是一座棋盘式格局肌理均在、古城墙保存完好的“大宋之城”。寿县城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中国老百姓乃至全世界老百姓都在电视上目睹了寿县城墙的风采。寿县古城墙比平遥古城要早100年以上。它东南有濠,北环淝水,西为城西湖,砖壁石基,四方围城。全长7147米,高8.33米,底宽18至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实,外侧贴大块青砖,通体向下欹斜,层层收分。城开四门,东宾阳门,南通淝门,西定湖门,北靖淮门。门门设有瓮城,太平天国的天才将领陈玉成就是在东门宾阳门瓮城折戟的。

我们看到的,远不是寿县城墙的全部。比如,其隐藏的科技含量,寿县古城墙基脚特设石堤护脚泊岸,瓮城内外门错位处理,特别是在水关涵洞之上建筑月坝,这个砖石结构之圆筒状坝墙,与城墙等高,既能对外排水,也可阻止外水灌城,有效解决内外水位差的问题。前人的题刻“金汤巩固”,“崇墉障流”,并不是胡乱吹嘘。今天,它已被写入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成为构筑寿县古城“永不沉没”的城堡传奇的要件之一。此外,古城墙还是若干历史大事件的见证,如寿县城防中首次使用“突火枪”,这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火药演变中的质变事件。这些成就,我觉得足以让鄙薄中国科技、黑中国历史的人闭嘴。对这个,寿县古城墙也有警示,南门通淝门瓮城内东壁紧贴门后有一石人像,是“门里人”。看景得知识,中国也要防“门里人”哟。  

道。秦朝为对外用兵和国内交通,曾大规模修筑“驰道”。寿春自古以来,就是南北驰道古元康南路驰道的重要节点。当然,这早已让位给今天的现代铁路和高速公路了。  

运河。寿春是通过颍水接上古鸿沟。这条通道,对寿春东引西进,北上南下,作用巨大。而今,新时代有“引江济淮”工程,这是彻底改变安徽面貌的宏大工程,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示出它的不朽与伟大。  

塘。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则是一部鲜活的灌溉史、屯田史、农耕史。

还有“武王墩”,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震撼呢?我们拭目以待。  

人类不仅在地球上留下痕迹,也会对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作记录。与世界其他种族相比,中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而这些,寿县古城也可为证明。 

城内儒学有元代的孔庙,是安徽文庙中规模最大者;佛教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禅寺,十八尊泥塑罗汉;道教有始建于宋代的东岳庙……官有衙署,兵有总兵署……方寸之地,应有尽有。都是“一方都会”才有的排场。似乎也想以此方式,展现《淮南子》的“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气象。 

栏外湖山尽氛垢,斗南人物炳英灵。寿春对中国制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忽视。  

循吏始见《史记·循吏传》,起首人物便是孙叔敖。如今孙叔敖的庙还在安丰塘的北埂上,底层老百姓从未忘记他。现在总有人津津乐道于墨吏贪官,甚至把整个中国历史搞成了一团漆黑。代有循吏,当然代也墨吏、贪官,特别是吏治混乱、改朝换代之际,墨吏贪官会成批出现,但中国历史上的官吏,绝大多数应该都属循吏。我认为寿春的循吏特别值得我们挖掘与褒扬,除了孙叔敖,其他如李兆洛,颜伯询等,可能比起海瑞、包公来,更易为为官的人学习,对中国的吏治史、社会治理史的贡献更实在。上文提到的月坝,发明人是乾隆年间寿州知州刘焕,我不知他是不是循吏,但他钻研技术、为民造福的举动,无疑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舆论喜欢极端,喜欢对那些高标风情的人物给以极大的关注,而较少关注平实的人物,而平实才是建设、积累、能让人看见实在的进步,而不易反弹走弯路。孔老夫子“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话,说了几千年,好像并未有人真正倾听。

民俗,是历史的沉淀。八公山豆腐、大救驾点心、牛肉汤,也会告诉你一个别样的寿春。这个用文字描述,只能是万不及一,不好意思,最好去实地体验了。

四推:经济发展要争强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是古典文学名篇:“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迷下蔡”,也是当下网络流行语。所表达就是古代社会繁荣,美女如云的城市特征。  

这下蔡就是后来的寿春。有人要进一步确认这下蔡是寿县还是凤台,我觉得并不重要。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地本是一体,连办公也是合署的。李兆洛任凤台知县令,可是长时间是在寿县办公的哟。你看地图,凤台孤突,深入淮南地方,硬是把淮河弄成个飘扬的绸带,实在是给寿春地方添姿添色的。

司马迁《史记》说,“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整个南中国,能入司马迁法眼的通都大邑,都是商贸、交通、财税豪强,屈指可数。那时,可根本没有上海、广州、杭州什么事的。“迷下蔡”,可能和改革开放初期,千万美女俊男到深圳一样,代表了时尚顶流。当然,她吸引、她圈粉,但她也输出人才、输出繁荣。上海如今繁华中国第一,是国际知名大都会,但其开创之功还是要推黄歇,即春申君。我想春申君去上海,绝不会是孤身一个,至少也会带一批寿春人一道去开疆拓土吧。 

“夫淮域所以能独占优势者,何也?其东通海,其北界河,其南控江,其地理之适于开化,盖天然矣。”(梁启超)战国秦汉此后的漫长历史年代里,和国家的重农政策相协调,寿春虽以军事重镇地位“吸睛”,但她的经济地位从未稍息。“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水,以事天子。”具体体现就是整修水利和大规模屯田。芍陂,更是寿春地区乃至整个江淮地区农田水利开发的活化石。这种大规模,有组织,历朝历代继承不辍,且有一定科学理念和技术支撑的屯田开发,造就了发达的农田水利系统,自然也让寿春成为了农业生产重镇。“鲂鱼鲅鲅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王安石)说的就是寿春粮食实现自给,还有余粮供给城市和社会,满足城市和工商业需要。这无论在什么朝代时代,都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大业绩。

转入现代,工业的基础是重化工业,特别是现代工业引擎——化石能源工业,寿春依然领先一步,抢得机遇得到发展。这一次,她惠及的面更加广大,不再是满足自身,更是在商品经济的规律支配下,有力支持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  

当下进入新经济时代,寿春的经济还在调整中。但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得到启发,自然会对寿春经济抱有强烈的期待与期许。  

寿春可以说是大中国经济发展的精缩版,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她顺应着国家和时代的要求而展开,要商时商,要农时农,要工时工,又充分体现了其过程的艰难曲折。繁荣过,衰败过,也有高光时代,更多挫折失败。但那又如何?她仍如同一只不断涅槃重生、永远不死的凤凰。“都会”经济,农耕生产,现代工业……彼伏此起,各擅胜场。 

不过近几百年来,被灾害笼罩,士气民风低迷罢了。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是不是又转回来了呢?现在淮河水灾明显减少,是不是一个迹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人力、尽人事,改变这“年”的实际计量,或把顺年、幸福努力拉得长长的,或把灾年、苦难尽量压缩得短短的罢了。  

或如“四句推子”一样,一句一句地唱,波浪似地不断向前推进,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我们穿过寿县古城的留犊祠巷——状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成片改造现场。铲车轰鸣,尘土飞扬。小巷道路大部分水泥基底已打好,个别地方已铺上新的石板了。这里曾经是古城中最为繁华的街区,如今呈现的是古城区、旧小区的一片破败景象。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商店、酒馆、茶馆、面馆,一个也不见了。“孙蟠大夫第”保存得仍很完好,只不过门窗墙壁上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旁边的路人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指说这是状元的长辈,不是状元的儿孙家。有个院落的门开着,里边似乎是家小裁缝铺,穿着厚重棉衣的妇女在里边拾掇着什么。

我拿到了寿县《政府工作报告》,说2023年GDP增长8.5%,引江济淮工程已投入使用,还在已有合阜高速公路、郑合高铁基础上,又开工了新的高速公路,还不只是一条,又有一批超百亿、五十亿的项目在建。但我依然感觉,这些古老朴实的古街旧巷里的这些因施工而扬起的尘土,这些大时代下的小叙事,大项目之外的小项目,令人感动。它们意味的是凡人生活的一点一点进步。“主非形形非主主形无疆,无中有有中无真有无像”,留犊坊里清真寺的这副楹联耐人咀嚼。

那不知名、甚至我都不知道是花鼓戏还是四句推子的曲调,还在巷中回荡。我哂然,这曲调,它的生命力、穿透力都在陌上林间、闾巷街区,而在宾馆饭店、剧院戏楼听来,就是嘈杂,就是干嘶。

我想找处地点,搭个角楼,去拍摄和捕捉那生活的韵味。(万以学)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