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四季) > 让沉睡的古籍重现光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沉睡的古籍重现光彩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2/12 10:38: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岁月流转,书缺有间,有形的纸张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残破不堪,寿县图书馆人肩负起千钧重担,恪守不渝,妙手续命,于故纸堆里与历史对话,化腐朽为神奇,令文化瑰宝焕然“如旧”,让沉睡在古籍里的历史重现光彩。

寿县图书馆具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34年,原名安徽省立第四图书馆,馆址原在寿县城内东街寿州总兵署内。新中国成立后,寿县图书馆移至城内西街孔庙建筑群文昌宫里。2021年7月,迁入新建成的寿县文化艺术中心。该馆藏有古籍线装书372部2028册,其古籍藏有量在全省县级馆中位居前列,馆藏古籍文献条目入选《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安徽省皖北地区二十六家收藏单位普查登记目录》,其中明内府刻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后集》五十卷为国内罕见,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所藏清光绪《寿州志》、民国张韬稿本《张韬半生事略》及不同时期木活字印本宗谱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地方文献。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寿县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强化古籍保护与修复、重视古籍整理和研究、推动古籍活化利用、做好普及与宣传、加快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推进古籍数字化进程等举措,使古籍保护利用得到科学规范开展与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寿县图书馆与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先后分两批对寿县图书馆馆藏225部1276册古籍文献进行修复,分别占馆藏古籍文献总量的60%和62%,使一批珍贵古籍文献重见天日,再绽芳华。

修复的古籍文献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例如明内府刻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为宋代祝穆编,新集三十卷、外集十五卷由元代富大用编。祝穆(?-1256),字和父,南宋徽州歙县人。师事朱熹,刻意问学,隐居不仕,以儒学名于世。富大用,字时可,四川南江人,生平不详。《古今事文类聚》为祝穆晚年将其读书所记仿《艺文类聚》《初学记》体例加以整理编次而成的综合性类书。全书分为四十九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类目,条理清晰,内容详尽。每类首录群书要语,次古今事实,再古今文集,引文完整,且注明出处。宋人遗佚之篇,间有足征者。然精审未备,讹误甚多。富大用依其体例续补而成新集、外集。

祝穆以“临事取给,用便检索。储材备用,备诗文之助”为主要功能,此外还考虑了“或赋诗以吟情性,或立言以发明理致,讲学之士,亦将有取,岂徒类书之云乎”。写诗作文、讲学明理,均可在此书中获益。

修复后的《梦溪笔谈》二十六卷为宋代沈括所撰,宋本《梦溪笔谈》校字记一卷由王秉恩所订,民国四至五年(1915-1916)贵池刘氏王海堂刻红印景宋丛书本。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嘉佑八年(1063)进士,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在天文、地理、地质、水文、气象、军事、外交、医学、化学、音律等方面均有建树。王秉恩(1840-1928),字息存,一作雪岑、雪澄等,号茶龛,四川华阳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初官至广东按察史,曾被张之洞聘为广雅书局刻书,任提调。精校勘目录学,著有《养云馆诗存》等。

《梦溪笔谈》是沈括将自己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体裁写下的著作,是记录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民生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类笔记,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和“中国科学史的坐标”。全书共二十六卷十七目,即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讥谑、杂志、药议。又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这些古籍对研究宋代历史及作者沈括的人生历程,都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老 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