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在“融”上求突破 实现产教双向赋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在“融”上求突破 实现产教双向赋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2/7 10:44: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联合大学走出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近日,记者走进淮南联合大学化工单元操作实验室,看到制药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老师正在进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实验教学,老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指导学生现场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我既懂得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操作技能,实现‘文技双修’。”学生陶智轩说。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聚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依托应用化工技术、医药技术等重点专业群建设优势,获批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并入选安徽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长三角化工新材料行业和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走出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互融共振,打造化工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

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是安徽省三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对化工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2023年,学校联合中安联合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含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等3个专业的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目前已经定向为企业输送订单人才近100人。

高校拥有教育链、人才链,园区拥有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有效衔接?淮南联合大学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强化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实现“人才图谱”和“产业地图”相融共进、相互赋能。

探索“专业+产业”路径,提高职业适应性。学校建立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三对接”工作机制,校企合作申请共建工业清洗技术新专业,开发了《化工安全技术》等20余门企业定制课程,校企共同探索职教标准体系开发路径。

完善“教学+研发”模式,激发创新驱动力。学校探索“教中研、研中教”,2022年成立绿色环保新材料淮南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实训基地30个、技术创新平台5个,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发挥“中试车间”作用。同时,实施“教师进企、师傅进校”,共建师资队伍,共同科技攻关创新。

健全“培养+就业”体系,优化人才培养链。2019年以来,学校探索送教上门、送教入企等形式,强化“订单式”培养,开通学生技能+学历提升+就业“直通车”。三年来,共开发5个送教上门点,为长三角周边30多家企业培养近800名企业学员。2020年起,共培养“昊源化工班”“中安联合班”等6个订单班180余人,累计新增提供学生实验、实训岗位上千个,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退役军人应用化工技术定向就业班”,解决了6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后顾之忧。

构建“园区+联盟”格局,增强经济支撑度。在安徽省医药技术重点专业群建设和药学高水平专业群新发展的基础上,2023年获批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入选安徽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长三角化工新材料产业产教融合区域产教融合发展高地。

紧盯前沿,打造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联盟

11月10日,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联盟在淮启动,通过发挥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构建产教供需定期对接机制,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参与省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在校生近300人。”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现有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线路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等十余个专业实训室,自2019年参加“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1+X证书”考试以来,学生通过率达到98.5%。同时,拥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等。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学校主动开放资源、对接需求,依托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联合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开展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建设,加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高地。

(记者 朱庆磊)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