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 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 以高品质文旅融合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活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高品质文旅融合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活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9/21 10:09: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昊

“解放思想是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市文旅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改革创新,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活力,以高品质文旅融合为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活力。”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旅游业是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程昊说,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牢“大旅游”意识,强化集成作战、合力攻坚。市文旅局将全面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实施旅游新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六大工程”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条主线、三大片区、十个节点”旅游空间格局,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大规模,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厚植文脉根基,擦亮文化品牌。程昊告诉记者,淮南是一座融汇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煤矿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厚重、文物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武王墩墓是迄今发现的楚国最高规格墓葬。市文旅局将依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与出土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打造楚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楚文化保护基地,建设千年古寿州窑文化传承基地。健全完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传习基地名录体系,开展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等非遗展示宣传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推动花鼓灯艺术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拓展花鼓灯发展空间,与蚌埠市、阜阳市联合创建省级花鼓灯生态文化保护区。提升淮南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功能,打造非遗研学基地。梳理全市工业遗产与近现代建筑资源,加大对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一批古镇主题游径。做好田家庵淮河路历史街区修复和改造提升工程,编制九龙岗民国小镇特色规划,保护现存民国建筑群和九龙岗老矿区、老电厂、老造纸厂等工业遗存,延续淮南建矿、建市源头记忆。

培育融合业态,彰显产业活力。程昊表示,将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等多业态深度融合,产生“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文化旅游景区、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开通上海闵行来淮寻根之旅等旅游直通车,辐射整个上海及长三角市场。推进与合肥、阜阳等城市重要旅游线路对接和重点文旅资源整合。构建3小时交通圈体系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商业模式与支撑系统,建设跨市旅游专线和风景廊道,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以寿县古城为突破口,联合江苏南京、陕西西安、湖北荆州等8座城市共同申报“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提升清真寺、报恩寺院落环境,丰富宾阳门、靖淮门门楼文化展陈,复建时公祠、熙春公园民宿、贞观美食街,打造环寿县护城河水上游线路。

丰富文旅产品,激活文旅消费。程昊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文旅局重启了中国淮南少儿艺术节,着力扩大少儿文化服务供给、振兴少儿艺术;利用人民公园下沉广场空闲资产打造了淮南1952历史文化街区,以“幸福之旅·醉淮南”为主题,打造“520”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特色文化产品供给、带动消费。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打造九龙岗城市记忆、田家庵商业风情老街城市记忆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和街区。利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等红色文化,日军侵华淮南罪证遗址教育馆等特色历史旅游资源,培育“红色旅游+历史资源+文化教育+体育建设+户外拓展”等新型旅游业态。利用数字化、旅游化等手段,对重大工业遗址遗迹加以改造,提升工业遗址的旅游观赏、文化体验和科普研学价值,创新发展工业旅游,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刘羽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