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文史提案激发新活力 非遗传承赋能新时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文史提案激发新活力 非遗传承赋能新时代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6/25 10:15: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前,寿县在县文化馆开展“楚韵遗艺 青年传承”非遗传承培训,来自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领域等共计40余名青年学员参加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非遗工作队伍,打造具有浓郁寿县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3年开始,实验小学就积极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到校传授寿州锣鼓技艺,培养了一支少年锣鼓队。”寿县实验小学教师徐艳告诉记者。

近年来,寿县政协充分发挥寿县文史资源大县优势,挖掘收集历史文化资料,在文史资料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鼓励委员撰写高质量文史提案激发新活力,深挖非遗传承赋能新时代,文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围绕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持续开展了寿州窑精品瓷器展、寿州大鼓书展演、“鉴古寻宝”公益性文物鉴定等系列活动,与观众分享、与市民互动,市民对自身文化深深回望、欣赏与眷恋时,“诗和远方”已然被悄悄地“激活”。

寿县政协采用任聘结合方式,建强文史工作队伍,成立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采取聘用文史研究员和特约撰稿人等方式,建立一支35人的兼职文史资料采、撰、编队伍,及时吸纳全县文史专家和爱好者作为编委会成员,保证稿源质量和数量,在文章的专业性、广泛性、可读性上做到兼顾平衡。

寿县政协还完善机制,保证文史工作质效,政协党组把文史资料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为文史资料编纂牵线搭桥、挖掘线索。近几年,文史资料编写组先后赴广州、武汉、荆州、安庆、阜阳、六安等地,实地探寻寿县籍革命先烈在当地留下的历史足迹,深入挖掘寿县籍名人在外地活动的相关文史资源。

寿县政协突出特色,提升文史工作品位,坚持彰显地域文史特色,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文史的功能。先后与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及寿县分会联合举办“春申君论坛”、配合协助光明日报社和省、市政府在寿县成功举办“首届淮河文化论坛”、出版《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编撰《红色寿县》、开展“寿县历史上的建都问题”研究,为宣传推介寿县,提高寿县的知名度,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依据,进一步扩大寿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罗西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锣鼓的传承人,他表示,寿州锣鼓等传统技艺是我们老祖先传下来的瑰宝,是寿县的名片,更是寿县人的骄傲,作为传承人,一定会努力做好传帮带,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让寿县的非遗“活下来”“火起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旅游线路、38条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位于寿县的寿春城遗址、芍陂分别入选长江文明溯源之旅和长江安澜见证之旅。

“寿春城遗址是楚国晚期都城,有着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集中体现了楚文化晚期特征。”寿县文旅局负责人郝佩中告诉记者:“随着寿春城遗址入选长江文明溯源之旅,寿县以古城创建国家级5A景区为牵引,全面实施景观风貌整治、景区景点打造、基础设施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着力建设精品线路、开发旅游片区、发展文创产业。”

2018年以来,寿县县政协把每年至少出版一本文史资料作为坚持不懈的目标,陆续出版了《寿县文史资料》和《孙家鼐文存》等文史书籍,约200余万字。今年,县政协把“寿县地名故事”作为《寿县文史资料(第九辑)》主题,目前正在进行征稿工作,年底可以正式出版。每本文史资料从征编到出版,都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反映历史本真原则,严格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努力提升征编质效,为弘扬文化自信、提振寿县精神,促进现代化美好新寿县建设做出政协贡献。

寿县政协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要求,让更多的文史提案激发新活力,推动县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记者 刘银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