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调查研究不能“华而不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调查研究不能“华而不实”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5/18 8:27: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前,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可谓正当其时。然而少数人对调查研究形成了惯性思维,打好调查研究的预防针,才能防止调查研究“华而不实”。

调查不扎实。调查,既要调又要查,方可调出真情,查出实况。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调查,参观经典路线的套路式调查,固定群演的访谈式调查等等,在一个时期曾被诟病。如今已有改观,然而调查不扎实的现象依然要引起重视。要想调研出真情实况,就要看一看被调查对象的上下左右,对一对被调查对象的前前后后,比一比被调查对象的前世今生,摸清底子,才能亮出招子。还要查一查历年的汇报材料、数据,与现实的真实对比,汇报材料有没有美容美颜,总结成绩有没有掺假注水,剖析问题有没有短斤少两,这都需要在调研的过程中做一个360度的查验与甄别。否则,难免会挂一漏万,甚至成为纸上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如果查而不紧、查而不严、查而不实,提出的对策就会出现“客里空”。

研究不细实。摸清底子为了开对方子。开好方子找准路子,才能去除病根子。如果只去调查,而不去研究,不仅背离本意,还催生新的形式主义。遇到感冒轻则吃药,重则点滴,那是治疗流行病,不是个性化定制方案。对于各类复杂问题,该做切片的就要做切片,否则凭经验判断,不深入肌里,难除病根,更难防未病。《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把橘变枳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等深层原因研究透,而不能仅仅大而化之的定论为地域不同。这就需要下田间、访民间、问学间,朝乾夕惕,皓首穷经,才能培育出适合淮北生长的橘子。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著作,为我们做好调查研究提供了范本。研究做到又细又实,才能做到量身定制,量体裁衣,为决策提供独家处方。

成果不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要经常反思有没有达到五字标准。毕竟调查研究开出的方子管不管用,关键要看效果和成果,群众才是最佳评委。方子的疗效期内,要经常看看治疗效果如何。治疗结束后,疗效有没有达到预期。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要对照方子的预测效果再来一次“路演”,再探一个究竟,看看是方子不对,是剂量有差异,还是对象有“抗体”。尤其是在结果的过程中,既不能随意下“禁令”,也不能随便下“号令”,要让事实说话,用实绩证明,不用文章长短论英雄,要用成果轻重评优劣。对于弄虚作假的,还有究其原因,揪住不放,以儆效尤。对于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子,要附上说明书和操作指南,实现批量生产。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长短结合、长常结合,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不无功而返,不返而无功,真正做到调出真情、查出实况、研出秘方、究出成果,用实打实的调查研究成果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胡锋)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