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社区“大党委”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社区“大党委”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3/9 9:45: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田家庵区以城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为抓手,以创建星级党组织为目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积极探索加强街道社区、结对共建单位和辖区单位党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加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健康发展。

打破壁垒、上下联动,创新联建共建体制机制

在城市区域化党建中,长期存在资源难整合、辖区单位“驻而不建、联而不合”等难题。为此,田家庵区采取虚拟化设置、实体化运行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社区“大党委”以原有党组织设置、党组织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社区干部核定职数不变为前提,采用“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进行配备,社区“大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直接担任,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向下与小区(网格)党支部、功能党小组衔接,构成了开放融合、覆盖广泛的三级组织网络,目前已吸纳专职委员756名、兼职委员302名。

畅通运行机制。明确社区“大党委”5项职责,建立了协调议事、组织共建等4项制度,探索形成了以“组织联建、资源联用、党员联管、服务联做、活动联办”为主要内容的“五联”运行模式。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协商辖区大事和民生事务,拿出社情民意解决意见,不断增强社区“大党委”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能力。

完善考核评价。将社区“大党委”工作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层层严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社区党组织每年召开综合评议会对兼职委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评价等次作为兼职委员原单位民主评议、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促进城市基层党建责任落实落细。

统筹协调、集中发力,下沉联建共建服务资源

田家庵区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在基层聚集,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推动服务项目下沉。积极整合共建资源,先后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物业管理、城市绿化道路建设等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022年,各成员单位共支持共建经费400余万元,协调争取各类项目321个,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有效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372个。

推动服务政策下沉。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好政策进社区、到家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先后出台“十项暖民心行动方案”、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等多项政策,持续解决群众所需所盼的急事、难事、实事。2022年,建成“三公里就业圈”社区37个,新增停车泊位5800个,新建改造柏园、钟郢、曹庵等菜市场13个,建成投用老年食堂(助餐点)98个,新改建老年学校85个,新增幼儿托位1112个、公办学位2300个,提供儿童免费口腔服务8000余人次,新建改造健身设施350个,新增徽菜连锁企业(店)3家,新增改造社区组织、养老用房8600平方米。

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完善结对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实行双联双管“五步工作法”,通过开展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日”“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全区22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317个,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3700多个,构建了“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联建共建生机活力

田家庵区紧扣城市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需求,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为联建共建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健全完善舆情收集反馈、干部入户走访、节假日值班等制度,完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9个,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93个,便民服务代理点123个,为居民提供低保救助、创业就业、卫生医疗等服务项目。开展“党员社区服务日”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户、责任区、先锋岗等方式,推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带动广大党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430个,搭建了社区党员作用发挥的“新平台”。

搭建公益服务平台。建立“爱心超市”“四点半学校”等公益设施,为空巢老人、低保、残困、军烈属、双职工提供“零利润”服务。培育建立了“玉帛工作室”“党员工作室”“七彩帮客”服务队等一批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化解群众纠纷310余件。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周”“社区广场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投用区文创馆和洞山、淮滨城市书房,建成社区图书室93个,组建了122支1522人组成的各具特色的社区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活动112场。持续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离退休居民、热心青年、退役军人等多种类型志愿者在文明秩序、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中担当主力军,开展创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3200余人次。(通讯员 任明 吴喆敏 记者 李东华)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