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潘集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特色产业积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一项项攻坚举措带来一个个喜人成效,也见证着潘集区人民团结奋进的创新精神和不竭动力。
一年来,潘集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围绕区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加快打造“一区四基地”,攻坚克难、扎实干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高效统筹,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22年,在疫情屡屡来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区上下共克时艰的背景下,潘集区靠什么稳住了经济大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潘集区坚定信心,政策掷地有声,措施一往无前!
面对疫情大考,特别是今年3月26日全市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潘集区上下闻令而动、连续奋战,厂矿企业积极配合、团结抗疫,以最果断、最严格、最有力的措施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最小的成本代价保护了潘集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障了区内企业的安全运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潘集区坚持稳字当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高效统筹,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实。
一年来,潘集区煤电保供持续稳定,企业生产有序平稳,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50.4亿元、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884元和19655元,分别增长6.5%和6.7%。
坚持产业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2022年,潘集区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稳住能源基本盘,预计全年原煤产量1389万吨,增长4.2%;洗选煤产量1010万吨,增长2.9%;发电量390亿千瓦时,增长1.5%。抓住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机遇,潘集电厂一期投产、二期开工,田集电厂三期、平圩电厂四期、风光储氢新能源基地、中电潘集共享储能电站等一批能源类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86.9亿元。
培育新兴产业群,组建“3+3”产业专班,全力开展“双招双引”,签约南京万德斯、江苏海普等15个非煤产业类项目,总投资46.6亿元;开工淮南益森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等11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基索年处置20万吨电厂固废、禾品汇中央厨房集中配送等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精彩在潘集·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消费券50万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编制报批潘集经开区北区、豆制品产业园二期、精细化工三个片区开发方案,规划布局建设园区新平台。
强化要素保障,盘活闲置土地168亩,摸排土地后备资源2227.5亩;申报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59个,项目总投资34.7亿元,贷款总需求22.5亿元。22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得到增强
对于潘集来说,坚持以改革增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守正创新、蓄力赋能,拓展发展的纵深和空间正不断放大。
潘集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新增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推动9条高频事项下沉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企业开办联办用时少于0.5个工作日,净增各类市场主体3014户。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潘集区建立健全区政府与煤化工园区、煤业公司、淮矿电力定期联络机制,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走访企业364家,解决问题248个。
潘集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争取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机制,推动潘三电厂等煤电企业税收纳入潘集分成;深入落实减税降费,累计退税9924万元;整合组建潘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潘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评定信贷等级A+;统筹搬迁安置与房地产市场激活,建立“房源超市”,实施购房优惠政策。
同时,潘集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增长66.7%,增速全市第一;成功申报安徽新鸿药业为市“50·科技之星”,创建潘集贡米清洁生产、潘集酥瓜2个市级科技特派团。着力开放合作发展,深化与合肥瑶海区、无锡梁溪区、上海闵行区吴泾镇等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合作。抓好外经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1755万美元。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潘集区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产业园区里,生产线加速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订单;街头巷尾,充满烟火气息的潘集,正演奏着幸福生活的美妙乐曲。(特约撰稿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