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帮助,为我们合作社解决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我们终于成功申报了省级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项目。”近日,潘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妇联主席张姣姣在走访所联系的人大代表刘琴时,身为淮南市琴宏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刘琴满怀感激地说道。
这是潘集区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双联”工作,提升代表履职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潘集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行代表“双联”工作,即人大常委会委员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筑牢群众基础、发挥代表作用,架起了代表和群众的“联心桥”。
健全制度,保障代表“双联”工作扎实开展
“您好,姚委员,建议架河镇治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完善帮(代)员队伍……”在各类代表微信群里经常会有代表发出的各种建议。收到建议,联系人会第一时间和代表沟通核实情况,并及时将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今年2月,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将“双联”工作列为重点议题,审议通过《潘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实现了“全见面”“全覆盖”。2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相对固定联系至少5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基层区人大代表,并各自建立代表微信群,方便联系代表、开展工作。同时,区人大还与33名在潘集的全国、省、市基层人大代表建立了经常性联系,每年至少联系3次。各乡镇人大参照区人大常委会做法,同步建立“双联”工作机制,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真正发挥好区乡两级“双联”工作的联动效应。
潘集区人大积极健全制度,制定并落实《区人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和《区人大领导班子成员赴基层值班带班机制》等,明确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3个乡镇街道,每月至少赴联系点开展1次值班带班活动。值班期间,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并带领乡镇人大开展“访代表、走基层、察民情”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常委会与代表和群众的联系。今年以来,先后收集整理城建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问题123个,向政府提出工作建议52条,解决代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2个。
搭建平台,推进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规范化建设
走入潘集区祁集镇人大代表活动室,室内窗明几净,迎面墙上“创新人大,活力人大,作为人大”三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代表值班、代表联系选民等制度完整规范,有序悬挂在墙。该镇依托活动室,健全每月开展1次接待选民、1次集中学习,每季度开展1次代表集中活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按照“有办公场地、工作制度、计划安排、代表专栏、活动记录、书籍资料”的“六有”标准,区人大对11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室和有关村级工作站进行了规范,实现重点村居工作站的全覆盖。今年,着重进一步规范代表室(站)运行管理,开展了星级代表活动室(站)创建,把室(站)作用的发挥作为评选重点,推动平台真正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代表与群众更加贴近、联系更加便捷、服务更加有力。
注重实效,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
潘集区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活动室、村级工作站设立代表接待席,制定代表接待轮值表,每月开展一次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结合“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办理。采取设立公示栏、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将代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公布,便于群众联系代表、反映情况。建立联系选民征求意见卡制度,开展视察、调研等重大活动前,充分征求代表选民意见建议,有效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增强活动实效。
祁集镇人大主席韩前进在镇人大活动室带班值班时,商户曹传伦反映,祁集农贸市场年久失修,大棚漏雨,下水道淤塞不通,影响正常经营,希望政府进行维修。韩前进及时以代表建议形式将商户诉求反馈给镇政府。在镇人大的协调和督促下,祁集镇结合文明创建,投入90万元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更换了大棚,铺设了白锈台面,安排了监控和云广播,疏通了两边下水道,集中对市场内地面进行硬化和黑化。改造后,整个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得到商户和周边群众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各级人大机关及其代表依托活动室和工作站接待代表选民500余人次,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0余个。
“反映群众心声,代表群众意愿。”人大代表履职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有“底气”,除了代表本身的职责所系之外,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更是举足轻重。
“人大工作要创新发展,人大干部必须下沉到基层代表和群众中,通过解决推动发展的大事要事和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来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潘集答卷’。”潘集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说。(记者 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