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红色引擎”引领“乡村蝶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红色引擎”引领“乡村蝶变”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1/15 10:30: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着力提升镇村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通过发挥“头雁效应”、激发“示范效应”,释放“凝聚效应”,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筑牢战斗堡垒,发挥“头雁效应”

在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小组(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的同时,八公山区纵深推进“包乡走村入户”常态化机制,做到每个村都有1名区领导包保,并推行镇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包组联户、“两小组长”结对联户机制,及时掌握村情民意。

聚焦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该区完善区委牵头抓总、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示范、区直部门结对帮扶、镇党委推进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的“五位一体”农村基层党建组织领导体系,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头雁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堡垒作用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该区坚持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树立“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的风向标,2022年选派2名区直部门年轻干部到镇领导班子挂职,选配5名优秀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同时,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深化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并举办了全区2022年第1期选派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营造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该区召开全区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全区第1期村干部发展能力提升班暨乡村振兴轮训班,组织14名村干部赴上海、武汉等先发地区实地参观学习,加快村干部能力提升。同时在村干部中开展“理思路转作风创一流”大讨论活动,促进村干部进一步提振精神、厘清思路,并推动选派干部积极运用派出单位资源力量支持乡村发展,其中林场村驻村工作队已为村级争取建设资金50万元。

建设特色品牌,激发“示范效应”

八公山区深化文旅产业发展“党建联盟”特色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户”等方式,打造特色农业类、销售服务类、投资收益类等多种发展模式,预计2022年全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不低于27%。

“今年以来我们指导林场村申报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随着憨豆乐园、妙山民宿、‘山谷里’露营等项目的建设,环景区农旅融合休闲带已初步形成。”该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调度会3次,了解镇、村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政策需求,加强指导部署。目前该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在库项目43个,粮食烘干仓储、秸秆综合利用等3个项目落地建成并通过市级评审。同时积极用好奖补资金,加快项目进展,5个优质项目入围市第二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决赛。

打造“五大工程”,释放“凝聚效应”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乡村要振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

八公山区印发了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五大工程”的实施方案,按照“党组织引领、网格化治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八公山区乡村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组织引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该区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结合“暖民心行动”,推进5个农村老年助餐点建设。完成了全区21个村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张楼村村规民约获评全市优秀村规民约。同时,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清运垃圾逾5000吨,提前完成131个改厕任务。

多元化解矛盾,促进乡村和谐幸福。该区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打造“五色网格”工程,用好“老娘舅”“红色议事会”等基层调解品牌,深化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协作、源头治理工作。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目前全区21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200人次,开展普法讲座12次,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41件。

(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