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022年5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按照《安徽省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巩固和深化全市批而未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难安置”、“保交楼”专项清理处置工作成效,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起草了《淮南市批而未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和“难安置”、“保交楼”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我市确立了调查建库和编制规划、分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处置闲置土地、整治提升工业低效土地、实施工业项目用地全程管理、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保交楼”和风险楼盘问题、巩固市“难安置”和“保交楼”处置工作成果七项重点任务,并确立了实施目标。
建立存量土地数据库。到2022年底,全面查清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情况,建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工作台账,形成难安置、保交楼处置清单,编制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落实到“一张图”系统,“一地一策”制定分类处置方案,依法依规开展清理处置工作。
加大存量土地处置力度。批而未供处置率不低于25%;闲置土地年处置率不低于15%;年度新增闲置土地面积不高于年度闲置土地任务基数10%。
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2023年起,除特殊工业用地外,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2,新建高标准厂房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5,按工业用地管理的研发项目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5。
提升土地资源产出效益。推进包括工业低效用地在内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编制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升亩均效益。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年下降率达到5%,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力争年增长10%以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保交楼”和风险楼盘问题。延续市“难安置”清理处置工作。
到2024年底,全市工业用地亩均效益、亩均税收明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全面提升,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容积率不低于1.0,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不低于1.2,“难安置”、“保交楼”问题基本解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组织协调、考核激励、跟踪督导三个方面出台了相关工作措施,确保《攻坚行动方案》顺利实施。
加强组织协调。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淮南市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和“难安置”、“保交楼”攻坚行动工作领导组,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攻坚行动。各县区、园区要强化主体责任,成立相应工作专班,认真落实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攻坚行动。要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加强财政保障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标准化厂房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难安置”、“保交楼”问题化解。市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考核激励。将全域治理完成情况纳入月度考核和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制定具体办法,实施双周通报、月度调度、季度督查、年度考核。建立“赛马机制”,对处置效果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评价考核排名前三的县区、园区,每季度督查考核后,分别奖励100亩、80亩、5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未完成处置任务的县区、园区,核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进行通报。
加强跟踪督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纪委监委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全面掌握各县区、园区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对推进缓慢、问题突出的,要靠前指挥,协调解决,确保攻坚行动顺利开展。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依法依规处理处置不实、造假等问题,对于处置进展慢、弄虚作假的,由市纪委监委约谈问责。(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