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寿县板桥镇邹祠村的田野上看到,一片片翠绿的席草生机盎然、随风摇曳。
板桥镇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邹祠村位于安丰塘畔,水源充足,这里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席草的习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入夏以来,面对席草市场的连续走俏,价格不断升温,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对农户种植席草的现状开展调研,落实特色产业奖补政策,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坚持加大对席草产业培育力度,将席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鼓励脱贫户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晨曦初露,微风拂面。板桥镇大郢村民组脱贫户张士忠和爱人已在田畴忙碌起来,那一排排的席草绿,瞬间栽满了田野。张士忠告诉记者:“我家今年种了6亩席草,获得特色产业发展奖补3000元。”为扩大再生产,他还带动群众订单收购席草进行筛选晾晒,然后加工编制席草制品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实现了年收入十几万元的效益,在当地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席草种植、加工、编制专业户。几年来,他靠种植加工席草,走出了脱贫致富的广阔天地,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近日,驻村工作队入户调研农户席草种植情况。在南庄村民组的田间地头,记者见到了正在挖取分拣席草根的农户邹多广,他告诉记者,他家种了4亩席草,由于今年外省区域种植席草耕地面积减少,使得外地来板桥镇购买席草的增多,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席草根的价格每亩1万元左右,今年他家的4亩席草收割后,加工成草绳,获利润6万多元。“眼下席草行情好,也是栽种席草的大好时节,我不能错过。席草明年收割后,还不误我栽一季水稻。”邹多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开心地说:“席草是我们的特色产业,作为邹祠村的村民,我们也要为强村富民增添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努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打响席草之乡国家级名片,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乡村振兴更有力、更出彩。(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李峰 许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