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好人才机制改革、政策引领、平台搭建、服务提升“组合拳”,积极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贴心服务,保障安居乐业。成立以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新区党政办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人才工作调度体系。设置人才工作站,配备经济一线人才专员6名,定期联系服务企业、定期报送信息、定期组织工作例会。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走访专家人才,其他工作人员定期入企走访,主动了解专家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着力引进、培养和集聚各类创新创业及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2022年,先后印发《高新区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试行)》和《淮南高新区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相关实施细则》,统筹安排各类人才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新引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来高新区创业、就业人员,按标准给予5—200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已建设人才公寓324套,并谋划建设高新区双创人才公寓项目,对人才购房提供5—10万元标准补贴,对无购房且租住在高新区的,给予400—600元/月租房补贴。
引育并举,积蓄发展动能。聚焦产业需求,链式引才,让创新创业活力加速迸发。通过区(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第三方合作机构等方式加强高新区对外宣传力度,积极主动摸清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底数和人才工作需求,架起企业和人才双方沟通桥梁。与淮南师范学院联合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2年高新区线上线下组织5场人才招聘会,为90余家企业提供1500余个工作岗位,达成就业意向约为600人次。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已建成4个社区服务平台,目前注册企业213家。加强市“50·科技之星”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目前高新区现有12个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及带头人。在全省第九批“特支计划”和第十五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中,高新区指导并上报2家特支计划创新类人才企业(淮南皖淮科技、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和2家“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埃夫利舍智能科技、安徽超兴智科),目前正处于省级评选阶段。
完善平台,激发创新创业。全力做好创新平台申报工作。2022年,安徽省量子信息高密度光电互连、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等3家省级工程中心获批组建或认定,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园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49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其他各类创新研发平台30家。建立高新区企业人才数据库,现已收录20余位高层次人才和40余位专业或技能人才。优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设置5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和6名创业导师,对初创期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成立孵化器专项投资资金,规模500万元,2022年已投资6家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38家,其中大数据企业31家,产业集聚度高达82%。市政府、淮南高新区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已入驻企业37家,共同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和生态链,促进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