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水龙头一打开,自来水就来到我们家,洗衣做饭非常方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日,凤台县桂集镇大王村村民桂久生告诉记者。
长约43公里的永幸河是凤台县人民励精图治、根治水患的杰作。作为一条人工河,永幸河从凤台西北端的尚塘镇王桥村出发,穿越县内的尚塘、朱马店、古店、顾桥、桂集、刘集、凤凰7个乡镇,通过枢纽工程抵达淮河主河道。
多年来,凤台县水利建设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8.39亿元,建成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成为“稳投资、促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先后完成永幸河泵站拆除重建、新建城北湖排涝站和西淝河泵站,总投资5.63亿元,装机16台套共3.165万千瓦;全面完成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拆除重建菱角湖、英雄沟、大寨沟、小黑河等泵站和永钱东闸,维修加固龙江闸等。全县耕地灌溉面积达74.34万亩,耕地灌溉率为95%以上,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凤台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入2.67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处,形成以桂集、尚塘、大兴、新集、钱庙5个规模水厂为核心的县域供水分区,实现了规模化布局、规范化运行,受益行政村(社区)207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规模水厂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98%,解决了51.1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尚塘水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百座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
聚焦水生态,绘就生态底色。凤台县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以维护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为原则,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破坏,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全过程,把水生态基因融入到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河湖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项目为重点,将水文化、水景观主动融入到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中,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水生态工程。实施了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和永幸河西延工程,总投资4.96亿元修复城区永幸河、明珠河、永菱河、利民河水系11.7公里;投资1400万元实施大古堆景观工程,通过生态护坡、护岸,整治河道岸线形态,展现出淮河凤城段独特的人水和谐新风貌;实施李冲回族乡邱家沟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00万元,治理面积7.51平方公里。
聚焦水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自2017年以来,凤台县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体系,先后出台了《凤台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设立了县级河湖长10人,乡级河湖长48人,村级河湖长183人,完成农村小微水体河湖长制体系建设,设置18名乡镇级、69名村级小微水体河湖长,负责管护农村小微水体,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了“五老河长”、“企业河长”和“村级河长工作站”等试点工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长制网络体系。
河湖长制实施5年来,在县级河(湖)长的牵头调度下,凤台县水利、河道、公安、海事等多家部门联合开展了河湖“清四乱”“清河清湖”、打击非法采砂、西淝河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取缔无证经营码头13家,清除非法堆场30处,清理堆场75万余平方米;迁移长期停泊在凤台淮河二桥至凤城水岸的住家生活船只257艘;开展淮河干流突出问题排查行动,清运九里湾堆沙场存沙10万余吨;全面整治了西淝河主河道围网、网箱养殖现象,清理围网1.7万米,拆除网箱3570个,清除非法捕捞船只11艘,河湖面貌得到改观,河湖水环境、水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2021年,结合永幸河治理,投资517万元建设永幸河景观桥,助力永幸河入选第一批省级示范河湖名单。
治水管水不是百米冲刺,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的工程。凤台县水利系统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统筹抓好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凤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刘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