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杨柳随风柔,一池春水向天喉。特色养殖引活水,乡村振兴步履足。”近日,在寿县板桥镇邹祠村南庄村民组的100多亩水面上,寿县“向天歌”白鹅养殖公司的3万多只皖西白鹅,正在水面欢快地嬉闹着,堤岸两旁的紫薇花盛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
寿县板桥镇邹祠村与天下第一大塘——安丰塘毗邻,这里水质优良,土地肥沃,空气质量上乘,这些优势为特色种养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做强“优势文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格局,让特色产业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展皖西白鹅养殖的有利因素:当地水利资源丰富,群众有多年养殖白鹅的经验;成本低,年初养殖年底可收效;皖西白鹅养殖基地,不仅为群众提供优质鹅苗,而且免费开展养殖培训,传授白鹅养殖技术,养殖户无后顾之忧。
引得活水入村来。寿县“向天歌”白鹅养殖有限公司,位于邹祠村东,有塘面100多亩,是皖西一家较大的白鹅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也是“十三五”期间,寿县“一草一木一区一地”四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板块,是省劳模扶贫基地、淮南市示范皖西白鹅高效养殖基地。近几年,公司带动周边40余人就业,开展产业帮扶160户。发展白鹅特色养殖是被群众认可的产业,针对这一特点,驻村工作队借助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优势,通过“领、带、提、推”等方式带动群众开展特色养殖。
寿县“向天歌”白鹅养殖公司向群众提供优质鹅苗,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定期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免费注射疫苗。村支“两委”还利用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向天歌”公司合作建立了白鹅屠宰生产线,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为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还积极与帮扶单位申请项目资金5万元,用于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4月下旬,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精心安排下,各村民组分片依次来村部领取鹅苗。发放现场,工作人员不顾辛劳登记造册,忙而有序。脱贫户邹多伦兴奋地说:“发展特色养殖不仅能有好的收益,达到政府规定的养殖规模还有产业奖补。”当天,共为61户有养殖意愿的脱贫户免费发放800只皖西鹅苗。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寿县“向天歌”白鹅养殖公司为邹祠村脱贫户捐助200只皖西白鹅苗。
据统计,目前全村近80户脱贫户发展特色白鹅养殖,数量达20000余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产业脱贫是致富的重要依托,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根本支撑。邹祠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中,我们将持续紧密结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格局,不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更有力,更出彩。”(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