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自觉了,不在家门口乱堆乱放垃圾杂物了。《村规民约》里说了,各人要管好自己的手。现在房前屋后和村道周边环境都变得整洁干净了,家家户户过得都很幸福开心。”近日,凤台县凤凰镇芮集村村民芮大爷高兴地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凤台县凤凰镇芮集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把家风家训作为乡风文明建设切入点,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修村规,“约”出文明新格局
村里的路通了、路灯亮了、出行便利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村民敬老爱幼了、邻里和睦了……如今芮集村有了崭新的面貌,这得益于村规民约的制定。
村支“两委”班子本着以人为本、全村参与,自己的村规自己定的原则,“两委”干部分片走村入户,拜访村委老干部、老党员,特别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收集各种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新《村规民约》的内容,共同探索修订了芮集村村规民约,让新的村规民约富有时代特色。
此次新的村规民约里注入了“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从而制定出最符合于本村实际、最适合用于本村自治的村规民约,真正做到自己的村规自己定,切实做好本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工作新格局。
新的村规民约取得成效非常明显,村民芮露说:“村民自己制定的规章条款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这些村规民约是我们自己制定的,有利于村民的相互约束。”
守村规,“约”出文明新风尚
“村民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地转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过年过节燃放烟花、鞭炮的现象也少了;村民喜欢在家散养家禽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村民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了,现在跳跳广场舞、打打羽毛球、跑跑步的村民越来越多了。”芮集村党支部负责人说。
芮集村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凡是村里有操办红白喜事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现场指导移风易俗工作。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户一策”,倡导婚丧事从简操办,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做出明确要求,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新村规,“约”出文明好村风
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重点将移风易俗、文明道德、赡养老人、邻里和睦、帮助孤寡老人等内容写入其中,引导村民树新风、扬正气,涌现出了一批孝老爱亲、关爱他人、乐于助人、邻里和睦等先进典型。
“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家庭’‘好邻居’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对尊老爱幼、勤劳奉献等方面的优秀家庭、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芮集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村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15户,先后有芮广利家庭被评选为凤台县道德模范家庭,赵学荣、陈国米婆媳被评为淮南市“最美婆媳”荣誉称号,陈浩、芮学树被评为“淮南好人”,芮克克被评为“凤台好人”。
同时该村还以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为依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功能室为载体,组建了文艺队、舞蹈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教育,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尊老爱幼、家庭团结、邻里和睦、互帮互爱蔚然成风,村规民约“约”出了文明好村风。(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岳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