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紫薇花浓烈地绽放。漫步田野,寿县板桥镇邹祠村随处可见勤劳的村民,有的挥汗如雨正在收割席草,有的在对刚刚收割的席草进行晾晒,铺成扇形的席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板桥镇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板桥镇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邹祠村位于安丰塘畔,水源充沛,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席草的习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持续加大对席草产业培育力度,将席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鼓励脱贫户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晨曦初露,微风拂面。在邹祠村村部广场,南庄村民组村民邹芳举与爱人、母亲,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晾晒席草。邹芳举告诉记者:“我家今年共种植了三亩多的席草,前期水源充足,席草喜获丰收。种植席草虽然很艰辛,但经济附加值高,三亩多的席草能增加收入2万多元。”邹芳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开心地说:“国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邹祠村的村民,我们也要为强村富民增添力量。”
7月11日傍晚时分,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振兴专干,一同来到了邹祠村后郢组,在田间见到了脱贫户张家志。今年他家种植席草7亩,还养殖了鸡鸭,获取了特色产业发展奖补3500元。为鼓励他发展特色产业,板桥农商行还为他落实了小额信贷政策。他将收割的席草经晾晒后,加工成草绳出售,仅此一项便可收入5万元。同时,他今年还种植了15亩水稻,预计收入在3万元,全年收入近10万元。幸福生活是靠劳动汗水换来的。望着特色产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收获,张家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逢人便说:“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好,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和群众种植席草的习惯,因地制宜发展席草产业,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打响席草之乡国家级名片,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后劲,让乡村振兴更有力,更出彩。(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