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68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麦浪翻滚,满目金黄,又是一年麦收时。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凤台县68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广大种植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在刘集镇彭圩村麦田地里,大型收割机马力全开,在田间来回穿梭,金色的小麦成排倒下,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储粮仓里“吐”出,一片丰收的场景。“家里种了六亩多地,今年收成很好,现在全是机械化作业,效率很高,一会儿功夫就收割完了。”彭圩村村民彭东高兴地说。
对于农机手桂慧来说,“三夏”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这几天正是麦收高峰期,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门,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一天下来,每台收割机能收割100多亩小麦。”桂慧说:“我们为麦收做足了准备,特别对小麦减损非常重视,提前对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前期县农业农村局也对我们进行了专业培训,保证农民颗粒归仓,增收增产。”
“农场共承包了700多亩土地,现在已经收割了690亩,有收割机3台,5名农机手,由于使用了良种良法、科技化种植,今年每亩小麦要比去年增收5公斤。”彭圩村良慧家庭农场负责人彭良说,今年他家种植的700多亩小麦,全部是优质品种,虽然去年播种有点晚,但由于小麦中后期强化了田间水肥技术措施运用,开展了赤霉病统防统治,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小麦一二类苗超过了9成,为丰收夯实了基础。
在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千亩连片的麦田里,记者看到,十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联合作业。机声隆隆里,饱满的麦粒倾泻而出,一辆辆运粮车,循环往复,来回运个不停。凤台怀彪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徐怀彪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相继投入十二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每台农机配两名农机手,实行人休机不停,确保合作社签订的五千亩订单小麦颗粒归仓。
凤台县杨村镇店集孙庄村民组村民王贵芝,种七亩地,丈夫和儿子都在上海打工,疫情不能回来。店集村骞骞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得知情况后,组织助耕队队员孙贵芹调配农机帮助她家不到半天时间,七亩小麦就收割完毕。“指望俺自己,五天都割不玩,真的很感谢他们!”王贵芝感激地说。
进入“三夏”以来,为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凤台县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服务“三夏”生产为宗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小麦收割中的主力军作用,多措并举做足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制定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和抢收应急预案,在县内主要交通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帮助外来机手解决跨区作业中遇到的信息、油料、气象和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困难,开展小麦机收减损的宣传教育培训等,确保小麦适时收获,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同时,凤台县还成立3个督导服务组和15个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深入麦收一线,了解乡镇工作进展,开展督导服务,及时发布机械流动、小麦收获、农情气象等信息,确保机械高效作业,并引导有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军、烈、孤、困、寡等家庭和因受疫情影响、在外务工人员无法回来收割小麦的家庭,提供优先、优质农机服务,让困难家庭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温暖。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还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为‘三夏’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小麦及时收割、颗粒归仓。”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刘胜强说。
据悉,今年凤台县小麦播种面积68万亩,截至目前已收割67.6万亩,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3600台套,机收率达到99%以上。为应对不利天气对小麦收割的影响,凤台县准备了400多台烘干机械,随时待命,确保全县小麦收割后按时归仓。(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