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巾帼风采录 > 守护生命的天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守护生命的天使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3/17 10:32: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新华医院副院长郑晓红

她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用精湛的医术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护佑一个个家庭的安宁;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际,她又挺身而出,积极应对,守护孕产妇的母婴健康和安全。她就是新华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专家郑晓红。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郑晓红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出台了《新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孕产妇管理流程》,腾出妇产科三个病区和产房、第二手术室专门作为孕产妇专用病区,合理规划病房、产房、手术室及各种安全隔离通道,为做好疫情期间的孕产妇治疗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操作规范和应急场所。

疫情期间,大量外地尤其是高风险地区的孕产妇返淮。郑晓红从年三十就坚守在医院,忙碌在手术室、产房、病房之间,保证急诊孕产妇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救治。疫情期间,产科高负荷安全运转,所有孕产妇均无异常,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1998年,大学毕业工作刚刚五年的郑晓红由于颈椎外伤导致高位截瘫,无法正常行走,倔强的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工作,颈椎手术一个月后拒绝了单位的病假照顾,在丈夫的护送下,重新回到妇产科门诊的工作岗位。她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咬牙坚持锻炼,为训练肢体功能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十年后,她完全战胜了伤病,又神采奕奕地走上了手术台。此后,她仿佛是要把失去的光阴抢回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病房和手术室,经常一天之内完成十余台手术。

2017年年底,郑晓红右手不慎划伤,缝合了近20针。手部手术后的第7天晚上,就匆匆忙忙来到病房,跟同事说:“明天有十几台妇科手术,产科还有几台剖宫产,实在忙不过来了,现在就帮我拆线吧!”在她的坚持下,同事小心翼翼地为她拆除了缝线。没过几天,她的父亲又因急性心衰被120送进了医院,因为工作繁忙无法脱身,照顾父亲的重担只有落在年迈的母亲身上,直到晚上工作结束,她才能匆忙赶往心内科去照料。第二天晚上,老父亲突然心脏骤停,经过她和心内科医生共同实施心脏按压,连夜抢救,才挽回了生命。次日,她又坚强地走进手术室。

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郑晓红,深知“业精于勤”的道理。她多次到多家上级医院进修,抓住一切机会向“高手”请教,瞄准学科发展新动态,学习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平时也注重分析总结,积累经验。

有付出才有收获。郑晓红靠着一种韧劲、钻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逐步成长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同行心目中的“高手”,学科技术的带头人。她先后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开展的《盆底重建技术研究》获得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省级科技成果。她还相继承担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综合治疗研究》等淮南市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多年来经她救治而转危为安的患者不计其数。

2020年,新华医院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而在“三甲”创建过程中,郑晓红负责的三甲技术项目是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创建过程中,郑晓红以此为契机,推动各科室形成争先开展技术新项目的氛围,医院的三甲技术项目开展提高了近20%,也助力新华医院顺利实现三甲晋升。(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