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郑栅洁同志在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淮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养成阅批群众来信习惯,让群众感到写信真管用,激活转型发展的强动力”。这是省委领导向淮南乃至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出的重要信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吸纳来自基层的不同声音。
写信,与面对面说话、电话通话、视频对话等一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工具或渠道。一个时期,随着新媒介的兴起,特别是QQ、微信、抖音等广泛使用、推陈出新,人们崇尚短平快的表达方式,写信这一传统沟通方式逐渐被人冷落。但是,新的沟通方式也易产生思考不周、语义不清、内容歧义的负面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体回信,即使再忙也亲自批阅群众来信,这一做法在全国各地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这次郑栅洁同志重提写信、倡导领导干部“养成阅批群众来信习惯”,以此激励群众写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思维管理方式的新转变。
拿信访来说,“信访信访”,只有“访”而无“信”,不能算诉求渠道畅通,既说明老百姓认为“写信”没用,也说明现有面访渠道存在一定局限性:有的领导因工作忙、面访次数有限;有的群众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路程远等因素,面访受到影响等等。面访给领导和群众增加了很多不应有的成本。
拿创建来说,如果基层百姓把创建当成“自家事”,通过写信投入意见箱,反映意见或者共谋良策,决策者就不怕偏听则暗。当前,有的窗口投诉机制不健全、形同虚设:有的无固定电话、有的意见箱内长期无人写信投诉、有的意见簿成了表功簿,等等。创建需要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需要全体百姓的共同参与。写信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和渠道。
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能多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有利于各级领导集众智纳良策,拓宽思维方式、灵活发展办法、破除发展瓶颈,自然会收到意料不到的决策效果。重视写信方式,减少跑路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让群众有诉苦处、能及时解决问题;让群众有成就感、能参政议政。因此,畅通写信、阅信、办信渠道,在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效果。倡导写信,也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的拓展和延伸。(禾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