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谈②
共产党员、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率领的敢死队向武昌城发起拼力攻击,一举突破重兵把守的城防。站在炮火连天的城墙下,曹渊奋笔给叶挺团长写去战情汇报,落款写完“曹渊”最后一个笔画,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曹渊的侄子曹云露,1938年任安徽工委书记,组建皖北抗日游击队。1939年,曹云露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曹渊的二哥曹少修,长期坚持对敌斗争,被国民党逮捕。就义前,他在遗嘱中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寿县小甸集“曹氏三杰”光辉事迹,让人们仰视赞叹。是什么让曹氏三烈士视死如归?毫无疑问,这是信仰的力量。
1965年9月,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研制。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一头扎向玉米地,瞬间腾起冲天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人们流着泪,艰难地把烧焦的两具遗体分开后,赫然发现他们紧抱着的是一只装着绝密数据的公文包,竟然完好无损。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是什么让郭永怀和警卫员在生命最后时刻,义无反顾地保护卫星研制机密数据?毫无疑问,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河南兰考,泡桐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在今天看来,这些普通的泡桐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对于长期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严重侵害的兰考,泡桐却是救命之树。这些泡桐树,是焦裕禄带领群众历经挫折栽种而成。“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焦桐”,被视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同样,到过福建东山岛,都会对木麻黄肃然起敬,这也是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九死一生才试种成功的“救命树”。“没有谷文昌,就没有今天的东山岛!”当地群众把木麻黄改称为“谷树”。是什么让焦裕禄和谷文昌如此奋不顾身?毫无疑问,这是信仰的力量。
寿县曹氏三烈士、郭永怀烈士和焦裕禄、谷文昌,他们是共产党员群像中的一组。他们对信仰坚如磐石的坚守和不惜牺牲生命而不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仅在党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巍丰碑,更在伟大事业接续者们面前树立起一面明亮镜子。
哲学家萨特讲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是指南针。无论身处何等复杂环境、面临何等复杂时势,只要心中有信仰,就一定不会被浮云遮望眼,一定能够找到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一往无前。信仰,是发动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不管遭遇怎样的危机、险境,不管面临怎样的不测和未知,只要心中有信仰,就一定不会懈怠放弃,一定会充满强大力量和不竭动力,最终战胜困难、抵达目标。信仰,是压舱石。在革命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无论跋险滩涉涡流,无论经雷暴过风眼,只要心中有信仰,就一定能够拨云见日,一定稳如磐石、坚如砥柱,向着前方稳稳航进。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建党100周年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信仰的旗帜迎风飘扬、猎猎招展。信仰的光芒,必将照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征程,激励着我们为此义无反顾、奋勇向前。(怀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