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脱贫攻坚一线报道 >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31 9:11: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记者在寿县安丰镇甲贝村采访时,市建发集团驻该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负责同志一致推荐说到李德宝家看看。

“他可是我们村的脱贫典型,从一贫如洗到现在的生活红火,是党的扶贫政策给他带来了光明,也是他勤劳奋斗的结果。”该村扶贫专干杨新热告诉记者。

李德宝身患残疾,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寿县安丰镇甲贝村瓦房组人,因残致贫,常年带着妻子儿女,流浪在六安市周边,靠捡拾破烂和回收电器为生。

淮南建发集团驻该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后,对该户做到精准施策,制定了年度脱贫计划,健康、教育、危房改造等措施稳步实施,在特色种养、小额信贷、资产收益分红、安排就业、政府救助、社保兜底等措施安排上到位。

记者走进李德宝家,一进门,看到他家70平方米的院落干净整洁,水泥地坪光亮光亮,南侧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排花架,几十盆鲜花盛开。厨房里一排新劈的劈柴码放整齐。家中腌制了15只皖西大白鹅、10只鸡、腊肉挂在屋棚下。三间低矮的彩钢瓦房子内堆放着7000多斤新收的稻谷。家中用上了自来水,厕所是干湿分开的水冲式厕所。

李德宝告诉记者,他对目前生活有三个感恩,一是在我当时感到“上无房屋,下无田地”的情况下,村“两委”干部千方百计把我一家人找回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让我安心生产生活,结束了我们一家的流浪生活;二是他们及时解决了我当时的粮米油盐和衣服用品,并解决了三个孩子的户口,现在孩子们上学了,成绩都还很好,我很高兴。三是对我进行产业支持,帮助承包20亩鱼塘,养鸡场能养400只鸡,200只鹅,我们一家人2019年底实现脱贫。

现在李德宝还积极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控、村街治理等工作,每月都有公益性岗位补助收入,他又积极投入到家电维修行业中,并积极筹划地毯的生产销售,现在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穷而有志思壮举,有福年增事业长。”扶贫工作队队长高友禄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甲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64人,现在实现了整村脱贫。”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李德宝有何感受,他感慨地说: “现在生活一天一个变化,我们一家感到生活更有奔头了,党的扶贫政策确实好,我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