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光着脚丫去拾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光着脚丫去拾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27 9:05: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我们家乡有句俗语:“秋后弯弯腰,胜过春天走一遭。”意思就是秋天农作物收割之后,人们要去捡拾遗落在田间地垄里的粮食。这种农家拾秋好习惯,是对劳动成果的爱惜,更是对生命的珍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金贵得要命!

那时,学校一律放“农忙假”,一周或十天半个月的。既助种田父母缓解农村大忙“燃眉之急”,又让孩子们体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滋味。那时,家里颇穷,我们常年光着脚。尽管拾秋时,庄稼茬很戳脚,有时被田里碎玻璃划破,有时脚踩到蛇,但一听说放忙假,人人都欢呼雀跃!

天才麻亮,大人们早就下田收割稻子了,临走前再三叮嘱家里的孩子们:别睡过头了,等会儿到田里拾稻穗,去迟就被人家拾光了!晨曦未露,广袤的田野便开始沸腾了,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像“赶集”似的集中到田地里忙乎起来。镰刀的嚯嚯声,大人的说笑声,小孩的嬉闹声……奏响了一支秋收大忙的乐曲。

大一点儿的孩子,懂事,勤快,能帮父母割稻谷,捆稻谷,扛稻把;很小的孩子一边拾稻穗,一边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家中猫犬也摇着尾巴赶到田里凑热闹,没准还能帮着主人追赶偷吃稻子的麻雀呢。所以,一清早,全村男女老少都闲不住,连树上的鸟儿也在吟唱着秋收之歌。那歌声响彻了整个村庄,甚至就惊醒了襁褓中的婴儿。

一般情形,大人们收割到哪儿,我们就跟着捡拾到哪儿。一边捡拾着,一边拿眼瞄着别人篮里,暗自比着谁捡拾的多。捡拾最多的便是威风凛凛的胜利者,挺让人羡慕。

每一次捡拾回到家里时,母亲总用欣喜的目光鼓励、夸奖我们。然后,她偷天换日用榔头将稻穗“脱粒”晒干,用碓臼舂米,煮上一锅喷香扑鼻的纯白米粥犒劳我们。要知道,那时过年过节才可吃上纯白米饭或米粥哦,平时都是麦糁饭粥,还有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来充饥。

拾秋有诀窍:要“低寻”。就是拾田里的东西时,要往低处的墒沟或低洼里查看。因那时都靠人工收割,很多稻穗掉进了低沟。而掉在高处的稻穗易被人发现,早被人拾光了。

拾秋有规矩:别人藏的东西,谁发现,最多拿五分之一。目的是体现公平、道德、人性,不可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记得我第一次拾稻穗才几岁大,还没入学,在田头草泥塘边玩耍,忽见土坷垃里藏有很多稻穗。我立马将稻穗装进自己篮里。哥哥却说,这是人家藏的,只能少拿点意思一下。

拾秋,有苦有甜,有乐趣,有收获,更有劳动之快乐,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虽说过去数十年,但那情那景却让我终身难忘。(戚思翠)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