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当初的那个乡村少年吗?我常常在心中无端地问自己。
乡村少年?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我已记不太清楚了。毕竟,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况且时光也已过去了那么多年。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为什么总会时不时地蹦出来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呢?是我心态渐老么?还是年纪大了心生怀旧之感?抑或是内心不再纯真而变得精于世故了呢?
少年不识愁滋味。少时,乡间,阳光,大地,河滩,山坡,桃园,竹林深处,旷野之上,随处可见我们一路奔走突入的身影。河滩放牛,应是我们——乡村少年的标配。蓝天白云下,青草河滩上,老牛正在安静地吃草,八哥安详地停驻在老牛的背上。不远处的原野里正风吹麦浪抑或风吹稻花香。多少次在放牛的间隙,我们,乡村少年,一个接着一个,扑腾进小河里,仰浮于水面之上,有水草青青,有鱼儿游弋,有天空湛蓝,有白云飘飘,有悠闲的岁月,有安静的时光,乃至多年之后,在我居住的城市家中,夜晚来临之际,枕上入眠之时,梦里甚欢时刻,都是旧时岁月的故乡小河啊!小河之畔,小河之中,河滩放牛,浪里白条,此时之于我们,大地宁静极了,水面上下,我们不停地翻转腾挪着,搅动起河里的鱼儿们东躲西藏。捉鱼捞虾,我们一个个快乐地玩耍,笑声不断。
少年心事当拿云。稍大之后,我们开始读书了。奶奶说:“好好念书,将来就有肉吃。”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能有肉吃,那该是多么美好且具有诱惑力的一件事啊!为了有肉吃,我拼命读书,成绩自然是不在话下。读着读着,我突然意识到,读书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有肉吃那么肤浅,可惜奶奶不识字,她的认知有限,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孙儿们将来能有肉吃,她就心满意足了。从此,我变得更加沉默了,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之后,我总是坐在屋檐下的矮凳上,双手托腮,时而唉声叹气,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开满大笑,时而一言不发,远望巍巍青山与无边的苍穹。奶奶可慌了:“我的孙儿,这是怎么了呀?魔怔了?”“没有,奶奶,我是在想事情哩!”“想些什么来着?”“我呀,在想书本上的事和书本以外的事,更想着关于未来的事。”“未来都是些什么呀?”奶奶不理解。我走到奶奶身边,指着远山告诉奶奶:“我的未来是一定要走出门前的这片大山的!走向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可精彩哩!”奶奶乐了,怜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开心地说:“我的孙儿懂事喽!能像村头的老师那样了,懂得天文地理喽!要去远方喽!”
少年侠客行。那个年代,捉迷藏、泥巴大战、抓“特务”,我们玩过无数遍,实在是玩腻了。忽一日,我们几个稍大一点的男孩子,人人身上都背有一把自制竹剑,前往邻村去进行一场战斗。我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得”邻村的孩子一个个落荒而逃,从此,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边境”得以安静多年。多年之后,当我读到李白的《侠客行》一诗,我不禁拍案叫绝,吓了老师和同学们一大跳。“你站起来,说说,怎么回事?”老师那不解的眼神与充满疑惑的表情,斯时于我而言,实在是忍俊不禁,我忽的一下就乐了:“老师,少年李白干过的事,我也干过,我实乃一侠客也!”多年之后,当乡村少年们再见之时,他们总还不忘揶揄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哈哈哈!我听了大笑不已。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可是世人一份美好的祝福啊!于我,于你,于他(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又当如何去理解呢?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也都驻着一个当初的乡村少年呢?无论我们身处何方行走多远,一经忆起,我们依然是热泪盈眶!多好啊,乡村少年!一个个纯朴善良的名字,一段段美好甜蜜的回忆,一份份敦厚瓷实的经历,一处处灵魂深处的家园。(吴 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