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夏夜叹》中写到:“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这应该是在远古时代,直至近现代空调普及之前,对夏天夜晚纳凉生活场景的生动真实写照。
在我的童年时期,酷暑时节,白天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深受苦夏煎熬。等到夕阳西下,皎月东升,夏夜乘凉便成为最令人向往和盼望的时刻。掌灯时分,夏虫奏响夜曲,夜的大幕徐徐拉开的时候,孩子们便每人拿着一张草席,来到微风习习的小河边,或者宽敞的学校操场上,坐着或躺着,听高音喇叭播放《杨家将》或《岳飞传》等评书。听着听着,你一言,我一语,因意见相左,便发生了争执,开始打打闹闹,吵吵嚷嚷。
大人们则每人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既扇风纳凉,又驱赶蚊虫。扇子的“啪啪”拍打声此伏彼起,在宁静的乡村夜色中传递。他们三五成群,这里一堆那里一伙,大多聚集在打麦场上,谈谈天文,说说地理,拉拉古今趣事,聊聊东家长,扯扯西家短。有“学问”的“先生”即兴讲几段笑话,便笑声四起,久久回荡,活脱脱一幅和平年代宁静温馨的乡村夏夜纳凉图。男人们大都是赤裸着上身,经过一个夏天的风吹日晒,都晒成了“非洲人”。
那时候的夏夜星空,天空蓝蓝的,星星亮亮的,碧空如洗,一尘不染。朵朵白云变幻着奇异的造型,飘来荡去,仿佛在上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直播视频。银河清晰可见,仿佛在缓缓地流动,如同一条长长的玉带,缀满亮晶晶的宝石。听大人说,每一颗天上的星星都对应一个世间的凡人,于是我们就争吵着、分辨着那一颗最亮的星星是谁,那颗不太亮的星星又是谁,最后开始寻找自己应该是星星中的哪一颗,数着、闹着、争着、辨着,一阵习习的凉风送来阵阵清爽,个别特别困倦的孩子倒头便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有位作家说:“在田野中赶路时,只要盯着一颗远远的星星看上几分钟,便会感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躯,飞到了那宁静、美丽的地方。”这就像我童年的夏夜星空那样,太清澈、太秀美了,那种清澈让人生不出丝毫的杂念,那种秀美晶莹得没有一丝杂质,让人的灵魂如沐春风,仿佛登临天堂。
自从空调普及,人们大都足不出户地“宅”在屋里纳凉,室外乘凉已成为稀罕事。夏天的夜晚,乡下的打麦场,城市的小游园,乘凉、讲笑话、聊天、吃瓜果、捉萤火虫等等……那一幕幕蘸满时代印记的情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空调给人们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带走了夏夜纳凉的那份闹中取静的悠闲,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童年的夏天,一件件往事总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翟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