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脱贫攻坚一线报道 > 米酒飘香扶贫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米酒飘香扶贫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7 8:19: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月1日,记者见到胡新梅时,她正在忙着用木桶蒸米、拌酒曲、装盆、发酵,不时传来米酒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胡新梅指着一盆盆即将上市的米酒说:“为了保证米酒的营养和口感,我基本上都从超市买优质圆糯米,圆糯米做出的米酒口感就是比外地那些长型的糯米口感好,吃起来有嚼劲,不散。我的米酒坚持传统的制造方法、无添加这一条铁的原则。”说起做米酒,胡新梅有说不完的话。胡新梅告诉记者,夏季气温比较高,米酒销量不是很大,是员工们比较闲的时候,一到秋天天气转凉,员工们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每天要工作6到7个小时。

凤台县岳张集镇徐湖村村民胡新梅勤劳淳朴,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生产米酒创造甜蜜生活,并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据悉,这些工人中有4人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贫困户之前一直赋闲在家,如今不仅有了工作,还脱了贫,大家干起活来格外卖力。“在家门口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一天不仅能挣60元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2015年年底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徐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国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早些年胡新梅在上海打工,手里攒了一些钱,听说国家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上家乡做米酒的米、水、空气条件都很好,她便决定回乡创业。说起返乡创业的原因,胡新梅说,她看重的是家乡的好生态和国家的好政策。

胡新梅告诉记者,糯米用木桶蒸熟了之后,拌了酒曲,就按照传统的做法,装在盆里封上保鲜膜,密封起来慢慢发酵。老家四季分明,夏天气温高,发酵快,5天便可上市,冬天气温低发酵慢,要一、两个月。

由于前期缺少销售渠道和宣传途径,技能学会了,产品却无从售卖,这让胡新梅很苦恼。在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里各级干部的帮助下,胡新梅积极参加消费扶贫、电商培训、新兴农民带头人等各种活动,不仅掌握了新的销售方法,而且产品的名声越传越广,这让胡新梅家的米酒供不应求。从起初的销售难,到现在拥有固定的客源和稳定的销量,还时常有顾客上门购买……胡新梅的家庭米酒致富路越走越好。2019年纯利润10万余元,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如今,胡新梅的米酒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品畅销周边县、镇。下一步,她想把米酒产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到自己的米酒产业就业,带动周边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岳 荣)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